《醉后·王绩》原文与赏析
王绩
阮籍醒时少, 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 乘兴且长歌。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入唐为太乐丞。政治上长期失意,写了一些抨时讥世、愤世嫉俗的诗篇。
这首诗,诗人以阮籍、陶潜自况,对统治者不能任用贤才表示愤慨。同时也反映了他想以酒解脱精神上的苦闷、消极避世的一面。
这首诗,开篇致慨,遥想先贤,直用其事。阮籍处于魏晋嬗代之际,他的咏怀诗寓时代悲剧于个人的哀怨之中,颇多感慨之词。天崩地坼的汉末动乱,造就了曹氏父子和阮籍父辈“建安七子”那样的一代雄杰,他们慷慨仗气,驰骋疆场。但正始时代风云突变,在司马氏集团打击下,曹魏势力急剧衰落。阮籍早年的“济世志”在“天下多故”的风潮冲激下,一朝破碎,内心充满痛苦。他进退维谷,既不甘随波逐流,又不能振翼高飞,只好服膺庄老,饮酒昏酣,遗落世事,心境沉重,悲怨情绪油然而生。由于他对当时的黑暗政治非常不满,被司马氏集团视为危险人物,为了免祸,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阮籍醒时少”就是这个意思。晋代大诗人陶潜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长期过着隐居躬耕生活,他也嗜酒如命。他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说:“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由此看来,他任彭泽令,“足以为酒”便是原因之一。王绩开首连用两则典故,紧扣诗题中的“醉”。这两句是借阮籍和陶渊明的酒杯,浇自己官场失意和不得志的块垒。
俗话说,酒醉吐真言。“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这便是诗人“醉后”倾吐的真情。“百年”指人的一生。“何足度”即哪里度过。这两句的意思说:即使有百年长寿,也很快地就会过去,乘着兴奋之际暂且痛饮高歌吧!人穷则反本。诗人由自己的怀才不遇、官场生怨,终于发出了天道变化、人事兴亡和生命不永的悲叹感慨。确实,个人政治命运的悲剧也有可以通过饮酒避祸,也可能以口不臧否人物来逃脱,然而天步悠长、人道居短的人生悲剧却是无法躲避的。于是诗人只好乘短暂的有生之年,沉醉于浊酒之中,放歌酒醒之后,以此了结自己的一生,这实在是诗人在政治上处于穷途末路后的一种激愤之言、怨愤之辞。
诗人处于隋灭唐兴之时,历仕二朝。唐初, 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提倡,当时的诗坛上,大都依然“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而王绩却能自拔于颓靡绮丽风气,借典明志,直抒胸臆,给人一种立意清新、语言质朴、诗风自然的感觉,实是难能可贵。这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可贵的贡献。
-
字读之即仆旧诗其落句云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然不知题者何人也微之吟叹不足因缀一章兼录仆诗本同寄省其诗乃是十五年前初及第时赠长安妓人阿软绝句缅思往事杳若梦中怀旧感今因酬长句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
-
茶水,国人待客最代表敬意的饮品,对地位尊贵的客人,主人总是捧出最好的茶招待。 我国的茶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内容异常丰富,从茶树
-
美国意识流*小说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创作描写南方社会现实生活题材的小说时为作品虚构的故事发生的地点。 “约克纳帕塔法”原本是福克
-
古文·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1),
-
金翠光中实焰繁,山楼高下鼓声喧。两军伎女轻如鹘,百尺竿头电线翻。
-
柳淡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柳淡,字中
-
伍员奔吴 (昭公十九年、二十年) 【题解】 小人的心思很难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衡量,他会打碎一件价值连城的瓷器,仅仅为了掉入里边
-
孟迟君恩已尽欲何归? 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这首宫怨诗,
-
《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李白捉月沉江》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五代·王定保《摭言》:“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白》:“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