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怀弟·谢榛》原文与赏析
谢榛
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 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 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 况闻寒雁下江湖。
谢榛是明代“后七子”之一,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提倡“诗必盛唐”,推崇盛唐雄浑高远的风格,以力图纠正当时“台阁体”绮靡华丽的弊病。他的诗论四溟诗话颇有独到之处,当时文坛甚为推重。诗作亦重“格调”,驰名于大河南北,时人称为“谢先生”,尤其擅长于律诗、绝句。
这首诗是写给分别数年、在家务农的弟弟的。
一开头就说:为了生计,可怜您只好亲自打柴割草,参加艰苦而繁重的农业劳动;我虽然有一官半职,好象比您好得多了,然而自夏至秋,季节变易,仍然奔走在赴任的旅途之中,也正是有苦难言。“惊心”两字,说出了羁旅异地、不得自由的小官吏的隐痛:自身难保,无力顾及亲生骨肉;披星戴月,为了温饱而奔波,在春秋易序中年华虚度,因而发出这无可奈何的感叹。
感叹之余,也只有面对现实:这别后几年,想来儿女都已长大成人,也许成家立业了吧!殷殷想望中,远隔千里外的你我,却越来越感到孤单冷寂。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秋风落叶,本自引起人愁,何况落叶归根,更牵动我思归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夜秋雨、半盏残灯、无穷归梦。在这秋窗风雨夕,您可有和我相同的梦?雨蒙蒙,夜蒙蒙,千里归梦此情同。
遥想当年,故园离别,涕泪挥洒,骨肉情浓,而今往事历历在心,更何况归雁声声,催人泪下,促我归程。
其实诗人的灵感就是从这雁声中触发出来的,古人常用“雁行”——大雁飞行的整齐队伍来比喻亲如骨肉的兄弟,诗人很自然地从闻其声联想到其形,从其形联想到自己的兄弟。另一方面,天寒了,雁归了,动物无情尚知归,客居异地的游子,怎能不为远别而伤怀,而思归,而念及故园骨肉?更何况在秋天旅途之中,寒雨淅沥、孤灯残照之夜,秋夜长,寒雨之夜更令人长夜不寐,浮想联翩,在这种氛围之中,闻雁声,必然钩起了无穷无尽的联想,无穷无尽的思念。
妙在诗人并不从雁声说起,而是从怀念的对象弟弟的生活遭遇说起,可见诗人最耿耿于怀的是弟弟务农这种境遇。封建社会里农民承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繁重的赋税徭役,使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所以诗人担心的是弟弟的遭遇,关心的是弟弟的疾苦。写的虽然仅仅是骨肉深情,然而此中也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特别是明代,朝廷为维持危机四伏的政权,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掠夺,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个话题形成了全诗的中心,点明了题意中“怀”字的焦点。
结尾才归结到灵感的触发点:雁声,正是构思的独特之处。从这倒装的结构中,一则突出了重点, 二则到最后才使人知道诗人是无时无地不在“怀弟”的,一经触发,即产生无穷怀念,情思绵绵,更见骨肉情长。
这首诗也正印证了诗人的诗歌理论,此中没有艳丽的词藻,没有斧凿的雕琢,没有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气势雄浑,格调高远,确有点儿盛唐风味。
谢榛在明代“后七子”中是力求格调上成就较著的一位,这首诗的结联,为人所称道。从怀念中表达别离的怨苦,亦别有风味。
-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
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谁施大圆镜,衡霍入户牖。得之老月师。画者一醉叟。常疑若人胸,自有云梦薮。千岩在掌握,用舍弹指久。低昂不自知,恨寄儿女手。短屏虽曲折,高枕谢奔走。出家非今日,法水洗无垢。浮游云释
-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
-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
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也。故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 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一说为玄宗相韦见素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僖宗广明元年(880)赴长安应举,遭逢黄巢起义,陷于城中。中和三年(883)
-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作品赏析【注释】①再用前韵:前此,词人有《定风波
-
【注释】 选自唐·韩愈《杂说·四》。 伯乐:姓孙名阳,春秋秦穆公时人,善相马。伯乐本为掌天马的星名。因孙阳善于相马,乃称之为伯乐。文中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当权者。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骏马。文中比喻杰出人
-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名言: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注释: 情悦: 心里感到喜悦而爱慕。淑:好,善良。振荡:指心里激荡不宁静。怡(yi): 愉快。接欢:
-
【原题】:西囿卢橘数株方穷秋萧索间诧然敷荣薿薿可爱作诗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