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一远别·古诗》原文与赏析
古诗
黄鹄一远别, 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 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 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 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 冷冷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 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 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 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 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飞鹄, 送子俱远飞。
萧统文选中有苏子卿诗四首,认为作者是西汉的苏武。但据近人研究,此诗系后人拟托,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已不可考。这里选录的是这四首诗中的第二首,描写一位旅居异乡的游子送友人回故乡的情景,抒发了游子孤独凄凉的内心情感。
诗歌首先以黄鹄远飞作为兴起,接着再以胡马失群作为比喻,然后叙出两位朋友将要分离的事实,以“兴、比、赋”的顺序构成了这首诗的第一部分。黄鹄是一种极其善飞的大鸟。楚辞·惜誓写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黄鹄一展翅便可远飞千里,然而,它却思绪绵绵,徘徊回顾,不忍心向前飞去。这一兴起,气象阔大,感情细腻,渲染了寥廓苍穹之下一对友人即将分离的沉重气氛。胡马失群的比喻,使事情的原委趋于明朗化,暗示了作品的基本题旨(“孤独”),隐含了游子依恋难舍的心情。“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便把送友回乡,二人即将分离的事实完全点明了。“双飞龙”,是指游子本人和将行的朋友,因为两人是一同飞来这异乡之地的;“乖”,就是离别——朋友而今就要展开双翼飞回故乡去了。这两句似乎只叙事,未抒情,但是,虚词“何况”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何况”是上面比喻句的进一步发展;胡马失群尚且感到孤独和依恋,游子失去了朋友之后,其孤苦伶仃之情不是更加可想而知了吗!
诗歌接下去写游子以演奏乐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这是总述;然后分别以不同的乐器和曲调来倾诉自己相应的心情。作为游子,他首先演奏的是“游子吟”。在那冷冷悲凉的乐曲声中,寄托着自己何等难言的忧伤!二是演奏管弦乐。琴笛振发出凄清的乐声,其中又包含着自己多少感慨和哀叹!三是演奏长歌。“长歌”是一种声调较长的歌曲。“短歌微吟不能长”(魏文帝燕歌行)。相对于短歌而言,长歌更显得高亢激越,所以用“正激烈”形容之。在那充满痛苦的激昂歌声中,自己正被摧折得寸寸肠断,缕缕胆裂!难道他不想为友人演奏一首清越美好的曲调吗?不是。请听他对朋友的解释:“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念子”就是“怀念着你”,我虽然怀念着你,却无法与你一同回归故乡,哪有心思奏得出“清商曲”呢!由此可见,这位游子之所以借演奏乐曲表现出那么多的忧伤、感慨、哀叹和断肠裂胆的痛苦,其源概出于“不能归”,也就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那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以上是诗歌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虽然写的是古诗中常见的送别场面,却紧紧抓住演奏这一关键环节,以乐曲喻心曲,以歌声发心声,构思极为巧妙,很具特色。
最后四句直抒胸臆,是这首诗的笫三部分。前两句先对游子作充满悲痛感情的神态描写,以“俯仰”状其悲痛的无法控制,以泪水的挥之不尽状其悲痛的难以自禁。这两句神态描写是演奏乐曲完毕之后的自然延续,也是上述忧伤感情发展到高潮的必然喷涌。最后两句在感情上略作回荡,照应开头,向临行的朋友表示自己的心愿:希望两个都变为展翅入云的黄鹄,陪送着朋友一道飞向远方的故乡。
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极力铺排,反复渲染,造成愁肠百结、最后喷涌而出的抒情效果,颇有特色。但感情太悲而偏借苏武之名托出,似有悖苏武节烈之气矣。
-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人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初看,此诗仅写农家苦难生活的一个剪影。细细品读,方可体察蕴含其中的深远的意味。 诗句所着重塑造的麦场高处的白发老翁延颈伫望的
-
盘缠不多,到不了远方她常说自己是井底之蛙巴掌大的一片天,看见什么写什么之外的一切靠幻想获取她会试着往上跳会在井壁上凿小阶梯会对着一
-
唐·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
-
[明]冯梦龙 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秧要日头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 这是冯梦龙收在《喻世明言》中的一首江南民谣。 首句“做天莫做四月天”,是感叹“四月天”难做,为全诗之结论。下三句逐一陈
-
故里溪头松柏双,来时尽日倚松窗。杜陵隋苑已绝国,秋晚南游更渡江。
-
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鮓瓮头船。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闻杜鹃。
-
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福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
-
作者: 童继红崔承枢魏惠明 【原诗】:渭城朝雨浥轻尘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中国]毛泽东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