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七律,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使人更感到西湖景色的优美。
题目是钱塘湖春行,根据题目,诗不仅要写出西湖的春景,还要写出诗人春游的行动,这首诗确实将两者结合得很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东风浩荡,春色迷人,西湖上桃红柳绿,花香鸟语,游客如云,诗人乘着一匹马,带着几个人缓缓行来,心情是多么愉快啊!于是,诗人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用自然而精练的语言,写下了他这一天的春游活动。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是总写西湖,也就是远望西湖。诗人骑着马,行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秀丽的孤山。绿树红墙,孤山上的寺院更引人注目,这是在南边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眼光再转向东边,看到了当年贾全建造的一座亭子。在这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出现了一片水光潋滟、波平似镜的西湖,顿时使人眼睛一亮,为之心旷神怡。“水面初平”,是说春水初生,刚与堤平;在天色水光的混茫中,碧空里舒卷着重重迭迭的白云,远远望去,云脚低垂,似乎就浮在水面上。一开头这两句,就真切地写出了诗人骑在马上放眼四顾、心旷神怡的情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歌燕舞。诗人边行边看,发现有几处地方都有黄莺争着朝向阳的树枝上飞,唱出那的溜婉转的歌声,原来天气还比较寒冷,这是几只最早出来活动的黄莺啊!哦,还偶儿看到一两只燕子已经在啄草衔泥,将在谁家屋檐下做窝呢!我们跟着诗人走了这一段路,不仅进一步领略了满眼春光,而且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心情的愉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红草绿。诗人继续走,继续看,唷!刚才只注意树上的黄莺,空中的飞燕,还没有注意到地上的花草呢。你看这花呀,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有红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诗人心想,再过几天,恐怕还要开得多,开得好,那更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啊!走着、走着,诗人忽而感到马儿跑得特别平稳,使人感到特别舒服,低头一看,原来地下芳草如茵,绿茸茸的一片,马儿已经走到绿色的地毯上来了。这些嫩草尖儿啊,才刚刚没过了马蹄,多么可爱啊!我们随着诗人又走了这一阵,感到春色更美,而诗人的心情也更欢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尾联写绿荫白堤。诗人的马这时已行到西湖的东部了,奇怪的是,他老是在这一带蹓跶观赏,留连徘徊,不愿离开,原来他实在喜爱这“绿杨荫里白沙堤”一带的优美风光啊!到这里,诗人行程即将结束,愉快的心情也达到了顶点。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春诗人在杭州做刺史时写的。这时诗人的心情甚好,诗兴甚浓,甚至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他只要一有空闲就去游湖,每游必尽欢而回:“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萍。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正由于他不断地跟西湖接触,所以准确地抓住西湖每个季节的特征,为我们留下许多出色的风景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都是他咏西湖的名句。
钱塘湖春行在艺术上很具特色。前人评论说:“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又说:“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唐宋诗举要卷五引)就是说,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丰满而流畅,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所特有的景色,而且处处显露出诗人浓烈的游兴和活动的身影,因而它是一幅动态画而非静态画。诗人极善于从动态中来捕捉西湖的春光,始终紧扣一个“早”字来写: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是“乱花”,草是“浅草”。因为早春天寒,黄莺才去“争暖树”;因为新燕乍到,它才忙着“啄春泥”;因为花儿刚刚盛开,所以“渐欲”迷人眼;因为草儿刚刚抽芽,所以“才能”没马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那么精确细致,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艰苦的锤炼功夫。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他写诗也是‘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随园诗话引周元公的话)这和演员‘台上一见,台下三年’的苦练,也没有什么不同。”(唐诗小札新版三○九页)
-
礼器 【题解】 “礼器”就是礼可以使人成器的意思。方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运而无名,器运而有迹。《礼运》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文雅新年,内容包括新年祝福文雅诗词,新年祝福文雅诗词,谁能提供一些用来形容新年的优美诗句,谢谢~~~。新年祝福文雅诗词元日【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 注释阵阵轰鸣的爆竹声
-
船头初转两旗开,清晓津亭叠鼓催。自古江山最佳处,况君谈笑有余才。云愁海阔惊涛涨,木落霜清画角哀。善政已成多雅思,寄诗宜逐驿筒来。
-
综合性医学文献。一般认为,《素问》非一人一时所撰,其成书年代,虽历来有所争论,但大多认为是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的作品。 《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而《黄帝内经
-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①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注释】 ①西湖处士: 北宋诗人林逋,曾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所作咏梅诗传诵于世。 【诗大意】 春天的东风
-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
4月27日 川东起义 : 4月27日起,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东部先后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统称川东起义。1929年4月27日,在以王维舟为书记的川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万源、宣汉、梁山(今梁平)、开江
-
雪后的早晨,父亲在院子清扫出一大片空地,把风匣和泥炉对接好,准备好引火的麦草、麦衣和烧火用的煤炭。父亲神色安详地坐在小木凳上,
-
这首词,当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
-
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