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声声慢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全诗鉴赏
千里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作品赏析
【注释】①作于乾道八年(1172),时稼轩在知滁州(今安徽滁县)任上。滁州为当时前线重镇,屡遭兵燹,民生凋弊,稼轩到任后,“宽政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宋史本传)。未几,“荒陋之气,一洗而空”(崔敦礼宫教集·滁州枕楼记)。旅次:客中。稼轩北客南来,故有此语。奠枕楼:由稼轩创建于乾道八年秋。友人周信道(孚)来滁相会,作奠枕楼记略记其始末。盖取天下太平,安居高卧,登楼览胜,与民同乐之意。李清宇:延安人,稼轩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生平不详。 登楼有感。词人视野高远,胸次磊落,抒情赋志,跌宕起伏。开端正面赋楼,楼高入云,气势飞动。以下登楼望远,喜中含忧,由“西北神州”而动北归之思。“看取”以下,宕开归思,着眼现实,展现未来,由忧返喜。
②“征埃”三句:言行人惊讶奠枕楼的突然耸起。征埃成阵:大路上车来人往,扬起尘土阵阵。幻出层楼:神奇般地出现一座高楼。
③“指点”两句:颂奠枕楼耸入云天,气势非凡。檐牙:屋檐边飞起的牙角。浪涌云浮:层云似浪,涌浮于层楼高处。
④“今年”两句:渭今秋长淮一带一派太平景象。按:淮河为当时南宋北金的交界线。罢:罢兵事。千骑(jī机)临秋:千骑,指金兵。金人常乘秋天粮足马肥之际南下侵宋。
⑤“凭栏”三句:言登楼凭栏,远眺四方。东南佳气:东南方向的帝王气象,此指南宋都城临安。西北神州: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⑥“千古”两句:言古人有灵,当笑我何以不归。怀嵩人去:怀嵩之人已然归去。舆地记胜·滁州景物云:“怀嵩楼即今北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归嵩洛之意。”后来,他果然如愿以偿,归隐故乡嵩山(在今登封县)。按:稼轩亦是由北南来,并兴建奠枕楼,所以联想到李德裕。楚尾吴头:滁州地处古代吴、楚两国交界处,故以此相称。稼轩霜天晓角·旅兴:“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⑦“看取”两句: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弓刀:代指兵卒。按:稼轩在滁州曾“教民兵,议屯田”。陌:路。此化用黄庭坚诗句:“弓刀陌上望行色。”
⑧“从今”两句:从今境平民安,大可诗酒尽乐了。赏心乐事:心情愉悦,诸事如意。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剩:此作“尽”讲。酒令:喝酒行令,为酒席上的一种游戏。由令官出令,违者、输者则罚酒。诗筹:标有诗韵的筹子。即席者或分筹,或抽筹,都必须按筹韵赋诗。
⑨“华胥”两句:愿年年安定,人人欢乐。华胥梦:据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后人即以“华胥”代梦。稼轩则借以喻滁州物阜民康。
[url=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url]
-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
【注释】 选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文公,指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百世师:《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 天下法:《礼记·中庸》:君子“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
-
唐备天若无雪霜, 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 何人重平道。这首诗写得犹如格言,以对比
-
【名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注释与译文]文章,泛指文学作品。命达,命运通达。魑魅(chīmèi),传说中害人的妖怪。两句的大意是:好文章象是跟命运敌对似的,古往今来文才出众的人大多平生坎坷;妖魔
-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此诗本事,《全唐诗话》略有记述。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每每有行卷于社会名流的风气,以希求荐举于主考。诗人张籍时任水部郎中,乐于提
-
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
【注释】 选自清·袁枚《随园诗话》。 朴:质朴、自然。 巧:雕琢精美。 【赏析】 袁枚以“性灵说”论诗,把抒写思想感情放在首位。他从真实、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
-
八十九亲戚不可失欢八十九亲戚不可失欢 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于不可解者。有能先下气,则彼此酬复,遂好平时矣。宜深思之
-
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赏析] 周穆王是西周中期的君主,以酷好远游著称。《左传》称: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
-
《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什么意
《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涵光
-
这首从当时的形势赞扬胡邦衡的精神,痛斥秦桧。首句写国势险危,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加个“元”字,是说明知如此,但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危局。“拄”和上句“支”字呼应。这两句暗用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来赞扬胡邦衡的忠义。第三句讥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