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宋词精选 > 辛弃疾

辛弃疾《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全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2-07-28 阅读:0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作品赏析

【注释】:
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 。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 ,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 。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 ”,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 ;“臭味”谓气味相投 ,“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 ,彻夜纵谈。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 。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 ,论说国家大事的“ 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 ,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 。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 。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 :“问渠侬 :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 ,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
“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 ,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 杜甫《巴山》全诗赏析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作品赏析【鹤注】此是广德元年十一月公在阆州作。阆居巴子之国,故曰巴山。巴山遇中使,云自陕城来①

  • 韦应物《杂曲歌辞·三台二首》全诗赏析

    一年一年老去,明日后日花开。未报长安平定,万国岂得衔杯。冰泮寒塘始绿,雨馀百草皆生。朝来门阁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 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名言: 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注释: 亲: 父母。择: 区别。 句意: 事奉父母, 无论境地怎么样, 都能使父母过得安适, 这是孝的最高境界; 事奉

  • 《寓意》(晏殊)原文|鉴赏|赏析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这首诗题为《寓意》,一作《无题》。诗写得很含蓄,与李商隐的

  • 范仲淹《射阳湖》全诗鉴赏

    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

  • 李清照《声声慢》全诗鉴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 《古文观止·《左传》·子鱼论战》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子鱼论战 (僖公二十二年)

  • 《遣怀》

    [唐]杜荀鹤 驱驰歧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漫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遣怀》为杜荀鹤书写人生体验之作。诗的一、二两句总

  • 宋词典故“树犹如此”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树犹如此 【出典】 见“太息攀树”条。 【释义】 东晋桓温看到自己先前种下的柳树皆已长成十围粗的大树,不禁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后遂借其语作为叹惜岁月流逝的典故。 【例句】 ①楼

  • 《月出》鉴赏、赏析和解读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舒懮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月下怀人诗。诗歌通过月下

相关栏目: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
  • 辛弃疾
  • 柳永
  • 欧阳修
  • 晏殊
  • 李清照
  • 范仲淹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