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许汉阳 》全文和鉴赏
汉阳束带上岸投谒,未行三数步,青衣延入内厅,揖坐,云:“女郎等易服次”。须臾,青衣命汉阳入中门。见满庭皆一大池,池中荷芰芬芳,四岸斐如碧玉,作两道虹桥,以通南北。北有大阁,上阶,见白金书曰“夜明宫”。四面奇花异木,森耸连云。青衣引上阁一层,又有青衣六、七人,见汉阳列拜。又引上二层,方见女郎六七人, 目未尝睹,相拜问来由。汉阳具述不意至此。女郎揖坐云:“客中止一宵,亦有少酒,愿追欢。”揖坐讫,青衣具饮食,所有皆非人间见者。食讫,命酒。其中有一树,高数丈,枝干如梧桐,叶如芭蕉;有红花满树,未吐, 大如斗盎,正对饮所。一女郎执酒相揖,一青衣捧一鸟如鹦鹉,置饮前阑干上,叫一声而树上花一时开,芳香袭人。每花中有美人,长尺余,婉丽之姿,掣曳之服,各称其质。诸乐弦管尽备,其鸟再拜,女郎举酒,众乐俱作,萧萧泠泠,杳如神仙。才一巡,已夕,月色复明。女郎所论,皆非人间事,汉阳所不测。时因汉阳以人间事杂之,则女郎亦无所酬答。欢饮至二更已来,毕。其树花片片落池中,人亦落,便失所在。
一女郎取一卷文书以示汉阳。览之,乃江海赋。女郎令汉阳读之,遂为读一遍。女郎又请自读一遍,命青衣收之。一女郎谓诸女郎兼白汉阳曰:“有感怀一章,欲诵之。”诸女郎及汉阳曰:“善。”乃吟曰:“海门连洞庭,每去三千里。十载一归来,辛苦潇湘水。”女郎命青衣取诸卷兼笔砚,请汉阳与录之。汉阳展卷, 皆金花之素,上以银字札之;卷大如拱斗,已半卷书过矣。观其笔,乃白玉为管,砚乃碧玉,以颇黎为匣,砚中皆研银水。写毕,令以汉阳之名押之。展向前,见数首皆有人名押署,有名仲方者,有名巫者,有名朝阳者,而不见其姓。女郎遂却索卷,汉阳曰:“有一篇欲奉和,拟继此,可乎?”女郎曰:“不可。此卷每归呈父母兄弟,不欲杂尔。”汉阳曰:“适以弊名押署,复可乎?”曰:“事别,非君子所谕。”四更已来,命悉收拾。挥霍次,二青衣曰:郎可归舟矣。”汉阳乃起。诸女郎曰:“欣此旅泊接奉,不得郑重耳。”恨恨而别。归舟忽大风,云色斗暗,寸步黯黑。而至平明,方自观夜来饮所,乃空林树而已。
汉阳解缆行,至昨夜口江岸人家,见十数人,似有非常故,泊舟乃讯之。曰:“口溺杀四人,至二更后却捞出,三人已卒,其一人虽似活而若醉。有巫女以杨柳水洒沸禁咒,久而乃言曰:‘昨夜海龙王诸女及姨姊妹六七人归过洞庭,宵宴于此处,取我辈四人作酒,缘客少不多饮,所以我却得来。’”汉阳异之,乃问曰:“客者谓谁?”曰:“一措大耳,不记姓名。”又云:“青衣言,诸小娘子苦爱人间文字不可得,常欲请一措大文字而无由。”又问:“今在何处?”“已发舟也。”汉阳乃念昨宵之事及感怀之什,皆可验也。
汉阳默然而归舟,觉腹中不安,乃吐出鲜血数升,方知悉以人血为酒尔,三日方平。
许汉阳出自谷神子(郑还古)博异志。赵璘因话录称郑还古“刚躁喜持论”,作者自序云:“非但徒资笑语,抑亦粗显箴规。或冀逆耳之辞,稍获周身之戒。”纵观许汉阳,诚如是说,只不过表现得非常委婉别致。
由于郑还古是诗人,具有诗人丰富瑰奇的想象力,故其许汉阳描写了一个隽永动人的神话故事:才子许汉阳泛舟进入一大湖中,他上岸后,见几个龙宫青衣邀请他,便随之会见龙女。在豪华奢侈的环境中,与龙女同吟江海赋,又独唱感怀诗并书录之。龙女彬彬有礼,盛情款待,汉阳唯命是从,心境甚欢……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刚躁喜持论”的人,他并不想单纯地构制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于是,小说的味道开始产生了变化。当许汉阳辞别龙女,行至江口有人家处,得知昨夜溺杀四人,三人已卒,余一人幸存。幸存者曰:“昨夜海龙王诸女及姨姊妹六七人归过洞庭,宵宴于此处,取我辈四人作酒。缘客少不多饮,所以我却得来。”“汉阳默然而归舟,觉腹中不安,乃吐出鲜血数升,方知悉以人血为酒尔。”原来作者的用意在于反映社会的不平等,暴露人吃人的严酷社会现实。规劝那些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忧患意识的正直作家,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每每通过艺术形象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抗议之声。许汉阳的作者亦不例外。但他却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写现实主义的内容,以“神仙恢谲事”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这就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轻松过后有沉痛、谐趣之中寓庄严的美学风格。许汉阳这一艺术特征在唐人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作者在创作构思上突出“怪”字,描绘了才子遇龙女的奇幻境界,但对于整个故事却尽心安排得合理,有层次,前后照应,而且不落俗套。可以说,作者心中先有“成竹”,把海龙王诸女当作丑,当作鞭挞的对象,在这一“成竹”的统帅下,以虚的美丽的神话传达实的丑陋的现实。小说的结构和情节都是围绕着“成竹”而自觉地展开的。如写龙女诸人,把她们写得知书达礼,风流儒雅。小说绝不言人神恋爱,男女之间的交往极有分寸,龙女除了请许汉阳抄诗题名之外,再没有其他目的了。直到小说终篇,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描写,原来龙女就是为要许汉阳这几字而残害了三条无辜的生命!再如写“夜明宫”的环境,“池中荷芰芬芳,四岸斐如碧玉”,“奇花异木,森耸连云。”写龙女的珍奇玩物,“一青衣捧一鸟如鹦鹉,置饮前阑干上,叫一声而树上花一时开……。”写龙女的文具,“观其笔,乃白玉为管,砚乃碧玉,以颇黎为匣,砚中皆研银水。”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只有读完全部小说才会清楚。总之,唐人有意为小说,并以意来统一结构与情节的特点,在许汉阳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许汉阳在语言和写景上亦有独特之处。胡应麟少室山房笺丛评论谷神子的作品说:“余读之,词颇雅驯,盖亦晚唐稍能文者,视牛氏玄怪等录觉胜之。”许汉阳“词颇雅训”,如:“其中有奇树高数丈,枝干如梧,叶似芭蕉,有红花满树未吐,盎如杯。正对饮所,一女郎执酒,命一青衣捧一鸟如鹦鹉,置饮前栏干上,叫一声,而树上花一时开,芳香袭人。每花中有美人长尺余,婉丽之姿、掣曳之服,名称其质。”想象之丰富,状物之准确,语言之简洁,决不在优秀的古典写景散文之下。后人效仿者每以不能过之为憾。
-
季节的轮回转换令气候的变化颇为神奇,昨天夏日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大地一片烘热,令人觉得十分难受。而今天仅眨眼之间,时令已进入秋天,
-
风卷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泥深厌听鸡头鹘,(蜀人谓泥滑滑为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殷勤送去烦纤手,为我磨刀削玉迹
-
张镃《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②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③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④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⑤ 【注释】 ①竹轩:座落在竹林中
-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是咏云的名作。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描写对象“云”人格化,并与描写者“我”直接构成一对矛盾,对夏云的悠闲表示
-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眩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
-
上片“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
-
《浪淘沙近》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① 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 ② 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③ 【注释】 ①因循:原指沿旧习而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五年级下册古诗词的故事,内容包括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小故事50字,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改编成故事300字,选择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来编故事。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
-
折桂令·梦是作 郑光祖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动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渺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
东都寄食似孤云,AA36被真成一宿宾。收得玉堂挥翰手,却为淮月弄舟人。羡君湖上斋摇碧,笑我花时甑有尘。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来诗有芍药春之句。扬州近岁率为此会,用花十余万枝,吏缘为奸,民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