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题诸葛谼田家壁》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贺铸题诸葛谼田家壁
地名诸葛亮谼,在乌江北八十里,与江南石头城相望。戊辰九月赋。①
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②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③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④
无多游宦兴, 卜隐幸相容。⑤
【注释】 ①谼(hong洪):大谷。乌江:镇名。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按:此诗作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九月,当时诗人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任管界巡检,经常巡行于管区内。②孔明谼:诸葛亮字孔明。这里为合格律,故将“诸葛亮谼”改称作“孔明谼”。③冲:撞。这个动词后面的宾语是“落叶”,不能按字面语序结构认“径”为宾语。隔江钟:从长江对岸江宁(今南京)传来钟声。这是报时的信号。④水自舂:唐·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诗:“云碓无人水自舂。”指利用水力旋动水碾来舂米而人不在场。⑤游宦:辗转各地做官。卜(bu补)隐:选择隐居的处所。幸:希望、祈求之辞。
【译文】 黄昏时我越过诸葛亮谼,迎落叶沿小路策马匆匆。歇脚在山林间寻访老农,客座边闻听得隔江晚钟。后屋里灯犹亮农妇在纺织,前溪上水推碓无人自舂。我早已没多少游宦兴致,来隐居希望您能够相容。
【集评】 今·金性尧:“灯犹织,……三字利落而传神。”(宋诗三百首第178页)
今·钟元凯:“联中所写的,‘织’、‘舂’,既是实写田家秋作的场景,又象征了诗人心所向往的归隐的生活方式。”(宋诗鉴赏辞典第632页)
【总案】 诗人自哲宗元祐三年三月至五年(1090)秋在和州任管界巡检,时年三十七至三十九岁。据宋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他“为巡检,日夜行所部,岁裁一再过家,盗不得发”。可见是兢兢业业、“勤于王事”的。然而,这样一个负责地方治安的无足轻重的差遣,对能文能武的侠客诗人贺铸来说,毕竟是大才小用了。因此,他常作诗发牢骚说要弃官隐居。当然,也只是说说而已。本篇末二句云云,即其一例。诗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他没有太大的官架子,能够以较为平等的姿态去“访老农”,愿与为伍,“幸”其“相容”,这在封建时代是很难得的;颈联二句写农家生活的勤劳、朴素,尤为清新晓畅。首、颔二联,是双起双承的作法,时、空交错。按文意的正常时空顺序,应作一、三、二、四读,请参看译文。
-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这是两首为情人所写表达深挚爱情的乐府诗歌。 第一首。“桃叶”是作者情人的名字,“缘于笃爱,所以歌
-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 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衮衮”,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
-
柳宗元 灌水之阳 (1) ,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2)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3)
-
作者: 贾笃岐 【本书体例】
-
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彩绘。忽惊堂宇变雄深,坐觉风雷生謦欬。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千里孤帆
-
《在地层下》 苏金伞 冰雪 使大地沉默。 然而沉默 并不是 死亡。 眼前: 虽然是冻结的池塘 是没有颜色的田野, 是游行过后 标语被撕去的墙壁, 和旗子的碎片飘散的大街。 但是,在地层下, 要飞翔的正
-
【名句】廉慎 ① 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注释】①清廉谨慎。 【释义】清廉谨慎传家事,美好名声遍古今。 【点评】美德世代相传,清名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唐·崔颢《澄水如鉴》
-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远方,看似遥远,实则不远。对远方的向往,促使人们用脚步、用行动去探索未知世界。心向远方,一路向前,领悟最美
-
【原题】:数年来南雪甚于北癸未复尔人戏谓南北之气互相换似贾人带之往来理或然欤边塞不易雨而今每潦十九韵
-
童 心 ◆ 罗 兰 和成人在一起,大家互相学习对方的冷淡、世故、和虚伪;这就不如和孩子在一起,去学他们的热情、诚恳、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