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辛弃疾《破阵子》》原文、鉴赏和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辛弃疾
辛弃疾
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①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可怜白发生。
注释 ①陈同父:即陈亮,参见1084页词人简介。②“八百里”句:世说新语汰侈篇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駮(bó)”,王济与之比射,以牛作赌。恺输,杀牛而炙。麾(huī)下,部下。炙(zhì),烤肉。③五十弦:指瑟。塞外声:指军乐。④沙场:战场。⑤的(dì)卢:据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的卢。刘备在荆州遇险,所骑的卢马一跃三丈,助其脱险。⑥“弓如”句:南史曹景宗传载曹景宗回忆曾与年少辈数十骑开弓弦作霹雳声,说此声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霹雳原指雷,这里指弓弦声。⑦赢得:博得。
鉴赏 这首词的具体写作年月不详,古今词话和词林纪事等都将辛弃疾与陈亮之间的一个小插曲作为此词的本事。传说陈亮过访稼轩,稼轩酒后兴起,与之纵论天下事,指陈南北利害,事后陈亮想到稼轩为人素沉重寡言,一时兴起与之极论世事,一旦醒悟恐怕会加害于他,于是连夜盗取骏马出逃,稼轩得知后,赋了这首破阵子寄给他。此类传闻可资酒谈,若据此判定本词写作背景恐不可取。
如词题所言,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痛快淋漓的“壮词”,剑、角、连营、弓箭、战马全部都是典型的战场意象,整首词的绝大部分都在渲染浓烈的战场氛围,其景象、其情绪皆可谓雄壮。营中将士分炙而食,振奋人心的战地音乐不绝于耳,词人以一组工整的对仗活画出军营的生活状态,味道之浓烈、声音之雄壮似乎真实可感,达到了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效果。秋天弓劲马肥,正是征战的时节,一跃三丈的的卢马驰骋疆场,壮士引弓劲射,声如霹雳。上片几句描绘出兵营生活,过片则抓住弓和马两个典型意象加以刻画,以小见大,把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征战沙场,杀敌勤王,建立赫赫战功,赢得生前身后的不朽英名,这一切是壮志凌云的陈亮和词人自己梦寐以求的。满腔豪情的壮士充满了对事业和功名的渴望,战场是他们尽情施展本领以为国尽忠、建立不世功业的最佳场所。稼轩二十多岁时曾在山东集结兵士,竖起抗金大旗,并且生擒叛徒,献俘行在,建立奇功,对于战争的画面,他并不陌生,南归之后虽始终没有获得重披战袍的机会,但战争的场景一定是他时常在心中回忆、酝酿和把玩的。
从“八百里分麾下炙”到“赢得生前身后名”,从军营到战阵,从点兵到立功,七句话几乎涵括了与战争相关的一切,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顺承而下,语意连贯。纵观整首作品,环形结构是其最大的艺术特点,上下片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而构建这个环的关键是词的开篇和结尾,中间的七句话可以自足地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剔除这几句话,词的首、尾亦可直接相连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中间省略的部分是插叙,是梦中连营的画面。环形结构在时间上是由今到昔再回到今,醉眼朦胧的词人挑灯端详当年在战场所用的武器,尘封的旧物勾起了曾经戎马生涯的回忆,梦中恍然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听到了响彻军营的号角声。一切仿佛还在昨日,可揽镜自照却惊然发现自己已是华发苍颜,“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悲怆异常深浓。稼轩中年遭到参劾,落职家居,在上饶一待就是十年,徒有抱负无处施展,如今师未捷,身已衰,凄怆之感油然而生。“可怜白发生”紧接在“生前身后名”之后,笔势陡然下落,形成一个巨大的转折。本词的上下片被打通,分水岭从过片处移到了这里。壮志未酬头先白的景况与前面驰骋沙场、建功立名的想象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再多的豪情只是空谈,壮心陡然一沉,由“雄壮”化作“悲壮”。再回头看词的开篇,挑灯看剑的主人公可以是“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壮心未已的稼轩,也可以是自称能“推倒一世之志勇”的积极主战的陈亮,甚至可以是任何一个曾经激情满怀地征战沙场,如今身老江湖,空对破碎山河抚今追昔的老将军。(刘珺珺)
集评 梁启超:“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艺蘅馆词选丙卷引)
顾随:“一首词,前后片共是十句。前九句,真是海上蜃楼突起……待到‘可怜白发生’,又如大风陡起,巨浪掀天……俱归幻灭,无影无踪,此又是何等腕力,谓之为率,又不可也。”(稼轩词说)
狩猎人物图 【元】 赵雍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链接 宋代的募兵制。古代以雇佣招收形式募集兵士的制度,谓之募兵制,汉时已出现此制,唐初府兵制与募兵制并行,自中唐、五代以降,募兵制取代征兵制。宋代兵源大都采用招募办法,也有部分兵源来自罪犯的配隶和军情紧急中的抓佚。宋代募兵有一定的体格标准,主要是身高,还要测检跑跳能力与视力等,合格者即予编伍刺字。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是宋代一项传统国策,它有利于缓解激化的阶级矛盾,可将反抗因素转化为稳定因素。但其主要弊端是由于没有淘汰老弱低能之机制,军队人数过于庞大而冗滥,而维持这支常备军所花费的浩大开支,无疑是宋朝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造成了人民沉重的赋税负担,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激化了社会矛盾,逐步加深了宋朝的统治危机。另一方面,募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兵役,厢兵也部分地分担了农民与工匠的劳役,也有其历史进步的一面。
-
岁晏谁不归,君归意可说。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驻马临长亭,飘然事明发。苍茫眺千里,正值苦寒节。旧国多转蓬,平台下明月。世情薄疵贱,夫子怀贤哲。行矣各勉旃,吾当挹馀烈。
-
【原题】:伟叔蔡兄来永嘉屡辱投赠於其归也辄奉俚歌为谢兼叙离索
-
山娉婷,水婀娜,岩沉静,万佛山恍如灵韵秀致的少女。她青山为衣,秀水为裳,她虽不是国色天香,却也清丽婉约。如仙子回眸,淡淡一笑,顾盼
-
问丧 【题解】 郑玄说:“名曰《问丧》者,以其善问居丧之礼所由也。”本篇前半部分记述居丧哭泣的礼节,后半部分以问答形式解释了袒
-
不可死而死,是轻其生,非孝也;可死而不死,是重其死,非忠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不可死而死,是轻其生,非孝也;可死而不死,是重其死,非忠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南歌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苏轼
-
[晋]陆机
-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则疾可己, 身可话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 而医之所病, 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 一不治也;轻身重财, 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 三不治也; 阴阳并
名言: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则疾可己, 身可话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 而医之所病, 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 一不治也;轻身重财, 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 三不治也;
-
这是首写行旅的诗,主题就是“人生多去留”,而表达非常别致,带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诗题“乌夜啼曲”是乐府古题。相传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被废,侍妾夜闻乌啼声,扣阁说:“明日庆有赦。”因此制乌夜啼。这首诗模仿古乐府的手法,而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西沉的明月照耀着城上的楼台,鸟在楼头叫着。头两句诗就这样扣题写乌夜啼
-
张孝祥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