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黄山》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弘仁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弘仁(1610—1664),明末清初画家。本姓江,名韬,字六奇;一作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无智;死后人称梅花古衲。歙县(今属安徽)人。常往来于黄山、雁荡间,多写黄山松石。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 (即新安派四大家)。传世画作有云根丹室图、 竹石幽居图、 陶庵图、 晓江风便图、 黄山图、 黄山天都峰、 黄山蟠龙松、 黄海松石图等。
弘仁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画黄山最多的大师。他曾面对黄山写黄山图六十幅,每幅注一具体地名。石涛在跋<晓江风便图>中说: “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丰骨泠然生活。”
这首题画诗,便是总结他师法黄山大自然的美景创作山水画的经验的。 “苔衣”,泛指苔类植物。首句是说,他游黄山的次数太多了,不知道坐破了黄山上多少层青苔皮。这句极为形象,将游黄山的辛苦都隐含进去了。如果说游黄山次数极多,那就很抽象,不是诗的语言了。
“三十六芙蓉”,芙蓉即莲花,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因形似盛开的莲花而得名。 “三十六芙蓉”是泛指黄山诸峰。次句是说,他游遍了黄山三十六峰,对它的美倾倒至极,因而经常魂牵梦萦,连梦中都常出现三十六峰。弘仁十分重视师法大自然。他在其他题画诗中说: “我有闲居似辋川,残书几卷了余生。王维当日诗中意,尽在前山竹树边。”辋川山庄在陕西蓝田南,是王维隐居之所。著名的辋川集中二十首五言写景绝句,便是王维根据当时辋川山庄景点的特色写成的。现在弘仁说“前山竹树”能体现当日王维的诗意,可见他对大自然多么重视。 “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更是他明确的宣言。他酷爱大自然已达到入魔的程度,在另一首题画诗中说: “画禅诗癖足优游,老树孤亭正晚秋。吟到夕阳归鸟尽,一溪寒月照渔舟。”
正因为他师法大自然如此专心致志,所以他创作时能独得黄山的灵魂,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了。墨沈,墨汁。弘仁自豪地说,我倾泼墨汁用泼墨法画出来的黄山图,尽管难以具体叫出是黄山某某峰,但由于能遗貌传神,足可以拿来送给朋友了。
我国古代画家画山水,向来重视向大自然学习。盛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画嘉陵江山水是在实地游览、写生、 “并记在心”的基础上画成的。唐代著名画论家张璪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将“造化”与“心源”并提。宋郭熙林泉高致强调“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元大画家赵孟頫也很注重师法大自然: “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 (松雪斋文集)弘仁则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提出“略貌取神”的画法,对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
原文 秦丞相 1 ,晚岁权尤重。常有数卒,皂 2 衣持梃 3 ,立府门外,行路过者,稍顾视謦咳 4 ,皆呵止 5 之。 尝病告 6 一二日,执政独对 7 ,既不敢它语,惟盛推 8 秦公勋业而已。明日入
-
典源出处 《孟子离娄下》:齐 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良人之
-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出处】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 》。 【意思】山似乎贴着人的脸陡然升 起,云仿佛挨着马的头突然涌出。傍: 靠,靠近。 【鉴赏】此为写蜀道名句。李白拟想友人入蜀之时,山岩
-
东林寺里西廊下,石片镌题数首诗。言句怪来还校别,看名知是老汤师。
-
【原题】: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四皇帝正冬御殿文舞第一
-
【题 解】“天净沙”,曲牌名。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意思是秋天的思绪。这是一篇
-
保康桥上夜观灯,喝石岩前夏饮冰。莫把山林笑朝市,老夫手里有乌藤。
-
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 作品赏析按:公往来于白水奉先,在天宝十四载,是冬又探家于奉先,次年之夏,则携家赴白水矣。【邵注】白
-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光彩众星希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馀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
-
乖崖公在蜀,有录曹参军老病废事,公责之曰:“胡不归?”明日,参军求去,且以诗留别。其略曰: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公惊谢之,曰:“吾过矣,同僚有诗人而吾不知。”因留而慰荐之。予幼时闻父老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