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心跳)(闻一多)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心跳)(闻一多)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心跳·闻一多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接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 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它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 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 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 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闻一多是在静静的黑夜里写下这首诗的。诗一开始是对所处环境的细腻描写,用词颇为新颖特别:灯光“漂白”了书房的四壁,“朋友似的亲密”的桌椅是“贤良”的,茶杯“贞女”一般洁白……多么宁静安谧的夜,多么舒心宽怀的夜! 曾经在大洋彼岸华人洗衣铺前思念着“祖国之秋的杰作”菊花的诗,对文人墨客们倾慕的这种宁静温馨的生活会情不自禁地脱口吟出:“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然而,诗人毕竟是怀有社会良心的知识精英。当他透视到社会的黑暗与龌龊的时候,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便化为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新月诗派“理性节制感情”的原则非但没有压抑住诗人内心的“一团火”,相反,却使诗的感情更为凝重。于是,前八行诗不过是为下述诗情流泻的铺垫,更准确一点讲,是“反衬”,目的是要突出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诗思:“谁希罕你这境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这才是诗人的真正的心境,它像暗夜里的心的火炬,使诗人在这静夜里看到的是不平静的夜,在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内看到的是“四邻的呻吟”,在这“受哺的小儿接呷在母亲怀里”的不远处,看到的是“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在这“尺方的和平”之外看到的是“战壕里的痉挛”。个人的生活的安宁和环境的宁静并没有使诗人忘记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这是诗人后来成为民主战士的重要原因之一。“听! 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静夜! 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末一句重复,意在强调“心跳”)诗的结尾遒劲有力,仿佛可以摸到诗人激烈的心跳声。无怪乎此诗于1928年初版时题为“心跳”,其实我们还可以说,他此时所写的所有爱国诗都是诗人怦然跳动的心声。

还须指出的是,这里的“反衬”,不仅仅是铺垫、而且也在表达正意。因为只有写尽夜之美,才能体味到冲决夜之网的勇气;只有写尽夜之静,才能感受到心跳的烈! 只有写尽夜之氛围,才能理解诗人何以由感谢夜的和平转而拒绝墙内尺方和平的贿赂的动力。这首诗是诗人思想发展变化的一个显著标志。红烛时期的闻一多,也曾惊呼过:“上帝啊! 眼看着宇宙糟蹋到这样,/可也有些寒心吗?”(初夏一夜底印象)但这种感叹毕竟是孱弱的,“红烛”燃尽以后,时代使他望见了“死水”(诗人的第二部诗集名)。这首诗是明显地裸露诗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的“心电图”。透过沉郁的诗行,我们看到了一颗异常清醒的心。他在静夜里写道:“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如其它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这与其说是诗人对躲进象牙之塔的文人墨客的轻蔑和诅咒,毋宁说是作者对自身的批判反省和向世人宣告自我蜕变的真诚自白,带有犀利而深刻的自警意味。

诗人在斗室里吟诗,虽然他此时还囿于个人的小天地里,没有投身于暴风雨中,但是他的忧患意识正是这个时代的风暴在他的心里的回音壁上激起的回声。诗人蘸着理性思维的火花,溶进卓尔不群的高尚节操和品格,糅入炽热的爱憎分明的情愫,融铸成这一首心跳,用诗的六弦琴拨响了一个应和时代风雨的强音。

编者注: 此诗后改名为静夜。

猜你喜欢
  • 精品唐诗之白居易《村夜》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白居易《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这首诗歌描写的是深秋乡村夜景,诗人只是选择了几个乡村常见的画面,巧妙剪接而成,从而呈现出一种淡雅简朴的

  • 于谦《村舍桃花》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村舍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于谦野水萦吁

  •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南游零陵、洞庭之后,再返

  • 《月下笛·万里孤云赏析》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化身。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

  • 人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试卷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试卷,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古诗词测试卷的答案,六年级古诗词测卷(人教版)我们老师让出一张16开的古诗词试卷,,谁有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测试卷。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古诗应用题: 姓名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

  • 《容斋随笔·单子知陈必亡》译文与赏析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周语中》 【题解】 陈灵侯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穷奢极欲,荒淫无道,不理国事。陈灵侯在位期间,宠幸投机取

  • 晚清·苏曼殊《本事诗·春雨》由春雨勾起思乡诗篇

    日本江户,一位26岁的青年僧人正独立楼头,面对着栏外的霏霏细雨,吹奏着一管“尺八”之箫。听那流出的音韵,悲抑纡余、阴深凄惘,令驻足倾听的雨中行人,也禁不住哀哀欲泪了。

  • 李慈铭《丁丑九月京邸大风感怀》感怀之作

    这是一首因风感怀之作。首联即破题,极状风之“大”。以下三联均为感怀。

  • 梦溪笔谈》二则

    【题 解】《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24《杂记》。文章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

  • 五四断想

    五四断想 闻一多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