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藏遗契者”注释、翻译和解说
告邻人曰: “吾富可待矣。”
—— 列子·说符
【注释】
①契: 契据,证券。②齿: 古代的契据,刻齿之后,剖分为二,双方分别收存以为凭证, 验看时合齿以辨真伪。
【意译】
有个宋国人走在路上,捡到了一张别人扔掉的契据,回到家后把它小心地收藏起来,还暗地里数它上面的刻齿有几个。他高兴地告诉邻居:“我发财致富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解说】
宋人拾到一张别人抛弃的契据却视若可以发财的宝物,这真是一种愚蠢而浪漫的思维,因为契据和发财的某种联系使得宋人以为契据(无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必然让人发财。人们极容易判断出寓言的教训意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已能自觉地避免这种“浪漫型”思维,尤其是在当今中西文化撞击的时代这种思维似乎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广博、绵密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它无时无处不在对中国人的处世原则、伦理观、价值判断等理性观念产生深远而潜在的影响。但是,历史的误会使传统文化成为封建文化的代名词,尤其是文革十年成为传统文化的断裂带——我们无法说文化心理结构上的断裂,至少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媒体的断裂。以这种“断裂”的文化心态在长年阻绝之后去面对汹涌而来的五光十色的西方现代文化,难免会使人目眩神迷,以为文化勃兴指日可待,恰如一个穷汉突然捡到一张契据,便以为发财指日可待。因此,有人拼命地卖弄不知从哪儿零敲碎打而来的西方文化理论(这或许已被人家自我抛弃和自我超越),洋洋自得中恍兮惚兮,西方理论已成为自己的独有财产了。殊不知,这恰如空中楼阁,水上浮沫,缺少的正是自己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只有倡扬传统文化的复兴,吸纳西方文化的精髓,才能戒除“浪漫”,创造出坚实的中国现代文化。
【相关名言】
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韩非
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
【注释】:①1924年,占谷堂同志在河南固始志成小学教书时,经常结合时事发表评论。这首诗是他谈到军阀混战、人民受苦时,随口吟给人们听的。
-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元结漫歌八曲(选二)并序壬寅(762年)中,漫叟(元结自号)得免职事,漫家湖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与县大夫孟士源,欲士源唱而和
-
宋·陆游《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2,天下岌岌3,生民救死不暇4,士大夫乃流
-
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 作品赏析从旧次在上元二年。《尔雅》:梅柟。注:似杏实酸,俗作楠。鹤曰:公有《柟树为风雨所拔歌》云:
-
犹太历一月十日,是犹太人的赎罪日,这是以色列最隆重的一天。在全年中,唯有这一天电台、电视台不播放任何节目,一切活动均停止。如果是谁在这一天里进行某种工作,会被认为是亵渎。这一天,犹太教堂里挤满了人,有
-
作者: 杨明琪 【本书体例】
-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2年),南宋
-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