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山东公子”注释、翻译和解说
——潜书·无助
【注释】
①鞚(kong):马笼头。②蹠(zhi)趼(jian):蹠,脚掌。趼,同“茧”。③河间:县名,属河北省。因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④京师:国都,指北京。
【意译】
从前,在明代的时候,山东有一个富家少爷,虽然有钱却喜欢享乐,不能吃苦,即使是乡里间往来,也是非乘马不去。有一天要到北京去,少爷挑选了好马和健壮的仆人跟随。他骑在马上,手执缰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越过险峻山道,好不快意。马又好仆又壮,一天走二百里路才歇夜,真是快活极了。哪里知道,再往前走,就碰上了强盗,好马被抢走了,壮仆也不见了,一个人哭天唤地,四处张望,也不见有救援之人。最后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起来前行,小腿肿了,脚掌起了老茧,从河间出发,走了十五天才算到达北京。那仆人和马匹,是到远方去的凭借,一旦半路丢失了它,脚不如人,力不如人,想进不能进,想退不能退, 左也没人帮忙, 右也没人帮忙, 到了这个时候, 难道就只有等死吗? 只有依靠自己才有出路。
【解说】
许多事情都是逼出来的。以车代步的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会骑车以前,步行十里八里,并不觉得如何了不得,一旦骑惯了车,让你走一里路也会觉得太累。大凡人都有惰性,好逸而恶劳。如果条件优越, 不愁穿, 不愁吃,无牵无挂,无忧无虑,那么此公就很可能缺乏自谋生路的能力,故富家少爷不成器者比比皆是。山东公子平素安逸舒适,动则有仆代劳,行则有马代步,其不能劳作,不能远步, 自可想见。然而一旦失其马, 又失其仆, 四顾茫然,若不勉力前行, 必有丧命之虞,于是, 虽胫肿蹠趼,狼狈不堪, 也毕竟由河间走到了京师。可见一个“逼”字, 实在是疗治惰性的良药。而人若能克服惰性,则无所不能,所以对于许多缺乏理想,缺乏自觉精神导引的人来说,是需要“逼”一“逼”的,是需要依靠整个环境的力量来迫使他克服惰性,独立担负起生活的使命,这个道理,也许不仅值得溺爱独生子女的家长们想一想, 而且也值得更多的人想一想。
【相关名言】
在创业时期中必须靠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 艰苦困难即此一条生路上之必经之途径,一旦相遇,除迎头搏击外无他法,若畏缩退避,即等于自绝其前进。
——邹韬奋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赫胥黎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①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
欧战才了的时侯,中国很抱着许多希望,因此现在也发出许多悲观绝望的声音,说“世界上没有人道”,“人道这句话是骗人的”。有几位评论家,还引用了他们外国论者自己责备自己的文字,来证明所谓文明人者,比野蛮尤其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 【译注】自有蜀国以后已过了四万 八千年,但蜀地仍与秦地互相隔绝,不 通人烟。尔来:指有古蜀国以来。四万 八千岁:夸张地形容时间久远,
-
《青鸟(青鸾信)》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又,《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载《大人赋》:“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
-
[清]袁枚昨日逆风打船头,舟人背缆如背牛。今日顺风送船尾,布帆一日行千里。昨日非拙今
-
[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新、旧唐书《萧瑀传》和《
-
【题 解】《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
-
“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惜时贵学”类的诗句。 人生在世,就是活到一百岁也只是一瞬即过,岂有不珍惜光阴的道理。诗句说明时
-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太白天才超绝,用
-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