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名篇《黍离》注释、翻译和赏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②,中心摇摇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释】
①周平王迁洛邑,是为东周,领土在今洛阳一带。东周王国境内的诗歌就叫王风。这篇诗是写流浪者的忧愤。一个找不到出路而流落他乡的客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不禁悲愤交集。
②行迈:远行。靡靡:步履沉重迟缓的样子。
③摇摇:忧愁不安的样子。
④噎(ye耶):塞住。
【译】
这里曾经是雄伟的宗庙宫舍,
如今已是一片茂盛的庄禾。
举步呵,如此沉重,
心中哟,如绞如割。
知我心者,说我心忧,
不知我者,会说我别有所求!
悠悠无尽的苍天呵,
这是谁的过错?
那一行行的黄黍,叶儿茂盛,
那一棵棵的高粱,长出了红红的穗。
我的脚步呵,如此沉重,
我的心绪哟!如迷如醉。
知我心者,说我心忧,
不知我者,会说我求的是什么!
悠悠无尽的苍天呀,
这是谁的过错?
黄黍离离繁盛,高粱结出果实。
我的脚步沉重,我的心儿郁抑如噎。
知我心者,说我心忧,
不知我者,会说我求的是什么!
悠悠无尽的苍天呵,
这是谁的过错?
【评】
关于此诗之主旨,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四)。但也有不同见解,如有学者认为: “就诗歌内容来说,却不见丝毫‘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而‘闵周室之颠覆’的迹象,所见到的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流浪者,长年累月,浪迹天涯,故而览物起兴,感身世之悲切;感慨哀吟,抒心底之忧伤。事实上,我们从作品中体味到的那种深沉炽烈的家国忧患与人生感慨,更岂是闵宗周所能具述!”(中国文学家宝库·先秦两汉诗精华)。清人崔述则认为:“细玩此词意,颇与魏风·园桃相类。‘黍离’‘稷苗’犹所谓‘园桃’‘园棘’也;‘行迈靡靡’犹所谓‘聊以行国’也;‘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犹所谓‘谓我士也罔极’‘心之忧矣,其谁知之’也。然则此诗乃未乱而预忧之,非已乱而追伤之者也。盖凡常人之情,狃于安乐,虽值国家将危之会,贤者知之,愚者不之觉也,是以不知者谓之何求。黍离忧周室之将陨亦犹园桃忧魏之将亡耳。”( 读风偶识卷三)
无论从学术的角度如何理解此诗的创意,都可探讨,从实际的社会影响来看,“黍离”之悲,确已成为了华夏民族以之表达亡国之痛的最为典型的场景和意象。
从艺术角度看,此诗具有很强的散文特质,长短不齐,变化无端,如同口语,如同叹息,大概这就是韩愈所说的“气盛言宜”吧!这种散文的句式,最合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最自然,也最生动,几乎就是一首当时的白话诗。中国现代的白话诗与这种原始的白话诗何其相似!如果你登高俯瞰,当可看到中国诗话的一个巨大的回环。
-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出自《尚书》,差一筐土的努力,会堆不成山丘。“凿井九阶,不次水泽”出自《孟子》,打井即便打了九成,也打不到泉水。“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小狐汔济濡其尾”出自《易经》,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
-
《青衫泪》全名《江州司马青衫泪》,主要写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结识、分离、成婚的经过,表现裴兴奴重人才而轻钱财,忠于对白居易的爱情的品德。 裴兴奴是京都教坊司裴家独生女儿,颜色出众,聪明过人,吹弹
-
古道无人拾堕樵,啼乌来往独魂销。一林冷月露山寺,十里清霜生板桥。旧事几添摇落感,离情不记短长条。高楼试奏哀蝉曲,满耳秋风咽玉箫。蒋
-
《牡丹·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咏牡丹诗鉴赏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翻译与解读
-
(唐)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干①。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②。 【题解】 栖灵寺即大明寺,在扬州西北蜀冈中峰上,东邻观音山。始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故名。隋仁寿元年(601)曾在寺
-
春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窗下晓眠初减被,池边晚坐乍移床。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理曲管弦闻后院,熨衣灯火映深房。四时新景何人别,遥忆多情李侍郎。 作品赏
-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虽然很短,却颇多歧义。下面试逐句说之。 首句“白道萦回入暮霞”是写远处的景色,自然是望中所见。一条白色的道路蜿蜒曲
-
【原题】:伏承伯丈人待制侍郎九重涣号三聘鼎来促装戒道即膺爰立谨吟成送行诗五绝句缮写拜呈
-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