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翻译与解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01。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02。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03。孰能有馀以奉天下04?唯有道者05。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06。)
今 译
天之道就像张弓,弦位高则压低,弦位低则抬高;长则减去,短则补足。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同,它掠夺穷人的财富而供富人享乐。谁能用财富来供养天下所有的人呢?只有得道的人。
圣人有为而不矜其能,功成而不自居,不有意表现自己贤能。
评 议
本章的显著特点,是采用文学的比喻手法,来阐明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子以张弓作比喻,说人们在张弓调弓弦的时候,弦高了则压低点,弦低了则抬高点;弦长则减点,短则加长点,让其适中。老子认为天之道,就好像张弓一样,把天下的财富平均地分配给所有人享受,所以他说:“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老子认为奴隶社会制度则不然,它却掠夺穷人的财富而供奴隶主富人享乐。老子认为奴隶社会制度是极其不合理的。老子反问一句说:“孰能有馀以奉天下?”他说:“唯有道者。”认为只有得道的圣人能如此。
不难看出,本章的字里行间,皆含有对奴隶社会制度剥削劳动人民而供奴隶主享乐的尖锐批判。
本章是采用比喻手法以歌颂天道、批判人道的方式来阐明主旨的,比较新颖奇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老子之书不同其他先秦诸子著作之处。因此,老子之书并非为一般的哲学著作,是一部具有特色的哲理散文诗。
注释
01天之道:即天道。这里的天,即天、地、人之天,并非指宇宙本体之自然之道。或谓指自然规律,可供参考。张:说文解字曰:“张,施弓弦也。”按张弓调弦时,弦位高则压低,弦位低则抬高;长则减,短则加,调到恰到好处。02“天之道”句:谓老子认为天道公正、公平,能“损有馀”,而“补不足”。03人之道:指奴隶社会制度。此句:谓奴隶社会制度,掠夺穷人的财富而供养富人享乐。04“孰能”句:谓谁能把财富用来供养天下所有的人呢?05“唯有”句:谓只有得道的人,才能把财富用来供养天下所有的人。06“是以”三句:谓圣人 (即得道之人),有为而不矜其能,功成而不自居,不有意表现自己贤能。奚侗曰:“三句与上文谊不相承。上二句已见二章,又复出于此。”当今学者,多从其说。笔者姑且亦从其说。-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
-
作者: 夏传才 【本书体例】
-
(周舍同外旦上,云; ) 自家周舍是也。我骑马一世,驴背上失了一脚。我为娶这妇人呵,整整磨了半截舌头,才成得事。如今着这妇人上了轿,我骑了马,离了汴京 ① ,来到郑州。让他轿子在头里走,怕那一般的舍人
-
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
-
【注释】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国风、小雅:均为《诗经》的组成部分。 《离骚》:战国楚人屈原的代表作。 【赏析】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人评传,他依据孟
-
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唯有落花无俗态,不嫌憔悴满头来。
-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
-
明·刘基2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3。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
-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惠特曼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只眼睛在望
-
普洛美修斯偷火给人类,总算是犯了天条,贬入地狱。但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没有破坏神圣的私有财产——那时候,树木还是无主的公物。然而燧人氏也被忘却了,到如今只见中国人供火神菩萨,不见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