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咏牡丹诗鉴赏
王建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
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洁根幸在青莲域。
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
庞眉倚仗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
独坐南台时共美,闲时古刹情何已。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
大凡古代歌咏牡丹的诗词,其中的牡丹除了生长在皇城都市,便是养植在世间庭院。对于佛家寺庙中的牡丹的歌咏,是极少的。因此,这特殊环境中的牡丹花,便自然给人以别具风度的印象,从而产生新鲜奇特的美感。
那么,这种新鲜奇特的美感在于何处?它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唐诗人王建的牡丹花歌。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寥寥十四字,概括了牡丹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澹荡韶光”,这里指春日中佛寺古庙中的气氛。在这春光明媚的环境中,牡丹以她独具的特色在春风里盛开。作者“时过宝地”寻觅着芳香走来,看见新时的牡丹花已在昔日的草木丛中开放。“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道出了牡丹生长的确切方位:在那“曲水亭西”的呇园北面,牡丹如赤霞灿烂,幽深的庭院中充满着浓郁的芳香。以下两句,道出了生长在青莲(佛寺)中的牡丹秀美与明艳,美于神话中的“珠树林”。在这样的环境中,“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牡丹花在薄雾中身披晨露,竟相开放,同时又为“苍苔”所映衬,更进一步渲染了气氛。这里,有着世间的“舞蝶萦枝”,但没有了世间的脂气粉香;有着自然天成的雕塑,没有了喧嚷的观赏、俗气的评价。此间只有倚杖庞(大)眉的老僧起居,只有彩蝶萦绕着树枝轻盈自如地飞来飞去。
以下两句主要写观赏者的心情。“独坐南台”时物我两忘的静观与妙悟,怡然自得地漫步在佛寺古刹之中,心情会是怎样!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胸襟可以得到洗炼与净化,将尘世的种种苦闷与烦恼抛入云霄,从而领略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快乐。加之花丛间荡漾着“阳春白雪”的旋律,如何不产生新鲜奇特的美感!正是产生了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原始回归感,故而作者以“应为芬芳比君子”作为结句,将这种纯净的芬芳比作正人君子,从而使诗的意境得以升华。可见作者工力之深。
-
这首词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写作经过。词虽然是写梦,但一开篇却像是正在展开的令人兴致飞扬的现实生活。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横截春江”,就是序中所说的“扁舟渡江”。长江波深浪阔,渡江的工具不过是古代的木帆船,而句中所用
-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
-
作者: 张翼之 明代编年史,明人编著的虽然很多,但是
-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陇头即陇山,亦名陇坂、陇坻,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此处地势极高,《三秦
-
夏完淳 其 一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其 二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落日翻旗影,清霜冷剑
-
上片首先展现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满眼东风飞絮”六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烦乱,这就把惜别的主基调定了下来。随后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离去已近在眼前。“短亭春暮”一语而三义。既点明离别,又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然后宕开一笔,写更为
-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
-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袁枚于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与山水为邻,以林鸟作伴,过起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诗人酷爱大自然,亦因得江山之助而写下大量
-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包括标点100字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100字的古诗词包括标点符号,有没有算上标点符号总共100字的古诗词,加标点100字的有名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