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发生“十二月事件”齐奥塞斯库政权崩溃
事件是由驱逐神父托克什一事引发的。托克什是匈牙利族神父,是维护居住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少数民族权益的持不同政见者。他曾对外国新闻媒介发表过批评罗马尼亚政府及其政策的谈话,当局解除了其神父职务,令其退BM供神职人员居住的公宅。11月20日起,他被日夜监视。28日,蒂米什瓦拉市法院判决将他驱出家门,托克什不服,仍居住原处。
12月5日,匈牙利议会主席絮勒什曾致函齐奥塞斯库,要求恢复托克什的工作并取消对他及其家属所作的各种限制,但罗方不予理睬。13日,当局指令托克什离开住所并辞去神职。15日下午,约200人聚集在托克什家门口,组成警戒线,到16日,护卫人数多达千人。此后,事态不断升级,逐渐由抗议示威变成政治示威。游行者冲上街,打砸商店,撕毁齐奥塞斯库的著作和画像,并与警察发生冲突。几个小时内,警方用消防水龙将游行队伍驱散,一些人被捕,不少人受伤。
当夜,罗马尼亚共产党政治执行委员会举行紧急碰头会,齐奥塞斯库命令罗马尼亚国际部长次日在蒂米什瓦拉市中心举行坦克和装甲部队示威。17日中午,该市又有上万人上街游行,内务部队和军队开始干预,造成人员伤亡。接着,蒂米什瓦拉市与外界交通和通讯中断,罗关闭了边界,军队处于戒备状态。同日,齐奥塞斯库召开政治局执委会进行部署,18日按计划去伊朗访问。19日,首都布加勒斯特发生两起爆炸示威活动,同警方发生激烈冲突,从蒂米什瓦拉市点起的大火,开始向全国蔓延。
在此情况下,齐奥塞斯库于12月20日中止了对伊朗的访问回国,当晚发表电视讲话,同时签署法令,在蒂米什瓦拉实行紧急状态,军队、内务部和民兵组织的“爱国卫队”处于戒奋状态,夜间23时后除上班者外任何其他人不得外出。
12月21日中午,官方在首都共和国广场举行万人集会,由齐奥塞斯库发表讲话。他讲话还未结束,与会者中发出嘘声,并高喊口号,齐奥塞斯库的讲话几次被打断。会后发生示威游行,广场群众高呼“自由”和“打倒专制”等口号。群众与军队发生冲突。接着,大批军队、坦克、卡车和消防车开向首都市中心地区。22日晨,示威者达10万人之多,他们涌向党中央所在地,军队开枪示警无效。国防部长拒绝执行齐奥塞斯库的命令,军队倒戈站在示威者一边。上午,国防部长被杀害。下午,军队和示威者占领了党中央大楼、电台和电视台,总统府着火。15时左右,罗马尼亚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罗马尼亚军队参谋长古沙少将等高级军事将领先后在电视台露面,宣布国防部军队不再向示威群众开枪。眼看大势已去,齐奥塞斯库夫妇通过地道出走,罗军将领宣布军队暂时接管权力,并下令捉拿齐奥塞斯库夫妇。忠于齐奥塞斯库的保安警察部队开始反击,在全国各地与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晚7时,2千多保安部队被空降布加勒斯特,向共和国广场的示威者开枪。首都枪声大作。战斗结果,忠于人民的军队占了上风,基本控制全国局势。夜11时35分,扬·伊利埃斯库宣布临时政府“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成立,执政长达25年之久的齐奥塞斯库政权崩溃了。
21日,齐奥塞斯库夫妇乘直升机逃出首都以后,在到处碰壁以后,终于被民兵抓获,交给了军队。齐奥塞斯库夫妇在兵营里被关了3天后,临时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匆匆进行了审判,宣布齐奥塞斯库夫妇犯有屠杀人民、危害国家、破坏国民经济等5大罪状。特别军事法庭判决齐奥塞斯库夫妇死刑,并立即执行。齐奥塞斯库和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于12月25日被枪决。
12月26日,救国阵线选举扬·伊利埃斯库为救国阵线委员会主席。救国阵线由39人组成,彼得·罗曼被任命为总理。
伊利埃斯库1930年3月3日出生在罗马尼亚南部的奥尔登尼察市。在前苏联上的大学,与戈尔巴乔夫是同窗。1953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71年被任命为罗共中央书记,随后被解职调往外县任县委书记。1974年任罗共雅西县委第一书记并当选罗共中央政治执委会候补委员。1979年被解职,任全国水利委员会主席。1984年任罗技术出版社社长。
罗总理罗曼生于1946年。1971—1974年在法国学习,1974年获水利工程博士学位。1982年升为副教授。1985年任布加勒斯特工学院机械教研室主任。
12月27日,罗救国阵线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法令。28日,救国阵线委员会宣布,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罗马尼亚”。12月29日,救国阵线委员会委任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在公告中宣布,罗马尼亚全国各地局势已恢复正常。世界各国相继承认罗马尼亚新政府。
-
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靡迤随回水,潺湲溯浅流。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福岩潭相映媚,溪谷屡环周。路迥光逾逼,山深与转幽。麇鼯寒思晚,猿鸟暮声秋。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因书谢亲
-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娇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 “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 以为草树香清者,无如兰,味清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休
-
〔原文〕 绿兮衣兮, 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 曷维其已! (里、已,之部。)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 曷维其亡! (裳、亡,阳部。) 绿兮丝兮,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 俾无 兮! (丝、
-
《必以修身为本,然后师道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必以修身为本,然后师道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宋曾畿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q):衢州,在今浙江衢州一带,境内有三衢山。泛:泛舟,划船。 却:又。不减:差不多,不少于。 【大意】梅子
-
古文观止·明文·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
-
陶然亭者,都中士大夫比之周侯藉卉之地,右军修禊之所〔2〕。或逢美日,则重席相邀;将有
-
《韩非子》 夫山居 ① 而谷汲 ② 者, ③ 腊 ④ 而相遗 ⑤ 以水;泽居 ⑥ 苦水 ⑦ 者,买庸 ⑧ 而决窦 ⑨ 。故饥岁 ⑩ 之春,幼弟 (11) 不饷 (12) ;穰 (13) 岁之秋,疏客
-
【4085】慢慢学(〔美〕托马斯·品钦著,但汉松译,译林出版社,6 625印张,2018年1月第1版,45元)△这本书收录了托马斯·品钦青年时代于1
-
首联“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所写之景,实际是交待诗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涨的洪水虽正在消退,但水势却比洪水上涨时还要湍急,故不宜行进。这一句不仅写出“泊樵舍”之由,还有其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即间接反映了洪水上涨时水势亦甚“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