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夜怀》鉴赏和赏析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东林寺”在庐山之麓,为东晋名僧慧远所建。江西通志谓 “此山仪形九迭, 峻竦天绝, 而寺之所居, 尤尽林壑之美。 背负庐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别营禅室,最居深静,凡在瞻礼,神气为之清爽。”慎蒙名山记云: “庐山有东林寺。寺始于晋慧远法师,谢灵运为凿池种莲。师与隐者十八人,同修净土社,缁素咸在,谓之莲社。”李白一生曾多次游庐山,此诗究当作于何时,殊难断言。詹瑛 李白诗文系年 定此诗于开元十四年 (726年),李白26岁第一次游庐山时作。
李白在思想上,除儒家之外,主要受道家的影响比较深,但于佛教亦有相当的濡染,与当世僧徒亦有来往。李白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就是对于佛教的浓厚兴趣。首二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此次到庐山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佛教的静地 “青莲宇”。著一“寻”字,表明是有意而往,并非是无心而偶至。“青莲宇”即指东林寺,因净土宗初祖慧远曾于此创 “莲社”,故云。下句著一“独”字,亦可看出去时心意之切。辞别喧嚣的城市,寻求清静的佛寺,表明此时的诗人从内心厌弃尘世的骚扰,有意要从领会佛教的寂静境界中,洗涤胸中的烦忧。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二句,描绘出东林寺一片清幽静谧的环境。悠悠的钟声,在清冷的夜空中回荡; 清朗的月色,洒照在溪水之上,微波粼粼,白光闪闪。多么幽静的所在! 正是佛家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与城市的喧嚣、尘世的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虎溪是东林寺内小溪名。杨齐贤别东林寺僧注云:“东林是远法师所居,三门内有小渠名虎溪。”莲社高贤传云:“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迎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二句,转从宗教角度,描绘出东林寺一片浓郁的佛教气氛。“天香”为佛教用语,谓来自天上的香气。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云: “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天乐”亦谓音乐高妙,有如来自天上。二句极力刻划东林寺环境幽美,不仅天香弥漫,空气祥和,且似有天乐暗奏,久鸣不歇,余音缭绕,回荡寺中。在如此幽静馨宁的环境之中,诗人的思想似乎也得到了深深的熏陶和静化。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谌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结尾四句,照应题目“夜怀”,写诗人沉浸于如此浓郁的佛教气氛之中,不觉亦宴坐不动,静思熟虑,似乎于禅理的深邃奥妙有所领悟。“宴坐”即“坐禅”,是佛教僧人的修行方法,意为安然静坐,排除一切妄念,使思想高度集中,恢复到心灵的本原状态,藉以领悟禅理的高深。“大千”即 “大千世界”,为佛教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概括。诗人屏息宴坐,寂然不动,澄思极虑,仿佛入于三昧,顿悟佛法无边,只觉洞察广大无边之大千世界,有如毫发之微。法苑珠林云: “须菩提答阿难曰: ‘我念一时入于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广若斯,置一毛端,往来旋转,如陶家轮。’”“宴坐”二句,是就整个客观世界而言。“湛然”二句,则就人生而言。佛教认为世界众生莫不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回旋,循环不已。楞严经云: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观经玄义分云:“我等痴愚身,旷劫来流转。”诗人此时澄心极虑,认识到只要本心与佛理暗合,便能从旷世浩劫中跳出来,得到解脱,亦即“旷劫断出没”。“出没”者,轮回也。李白于佛教虽不似尊奉道教的笃诚,然一涉笔佛理,即能湛然冥合于心,暗寓机锋,富于禅趣,亦可谓慧根素著,禅悟而有得者。
-
六君子图 元·倪瓒作 纸本水墨 纵六四.三厘米 横四六.六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人们常有这样一种审美观念,创作者借某种客观物象抒发自己的感情。而观赏者又结合自己的审美感情产生共鸣,引申画意,产生无限的遐
-
《为袁绍檄豫州》是汉末曹操写给袁绍的檄文。文中曹操剖析袁绍种种错失,警示他勿贪功喜利,以自助的智慧控制全局。这篇文章反映了曹操聪明才智和谋略,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为人处世的智慧,不贪功争利,心态平和,以策略化解问题。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2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 【释】 1.华清宫:唐行宫名,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上。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把温泉引入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
-
《菊花·齐天乐菊》咏菊花诗鉴赏 高观国丛幽一
-
【原题】: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於山水之乐以奉寿母而末章以忠孝诏诸来者寓意深矣索诗寄之二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以春字开头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春开头的诗句,以春字开头的古诗,春字开头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 《无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孟浩然 《春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美满生活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美好生活的古诗词,描写“幸福生活”的古诗,求描写美满婚姻生活的古诗词,谢谢~。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王维《山居
-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和赏析: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夜晚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忧思寄托于月光之下的情感。
诗的第一句“望月怀乡泪已流”中,诗人以“望月”作为开头,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人的眼泪也化作了流星,表达了他的思亲之情。
接着,诗人借助“皓影低昂”一词,形容了天空中明亮的月光,将
-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名言: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注释: 立: 指身能立道。达: 指顺达。近取譬: 譬, 喻, 以已为喻, 所以说近。方: 指道。 句意: 所谓仁, 就是指自己立
-
江苏东南部,有一座南控太、滆二湖,北凭长江天堑,西毗茅山丘陵,东连苏杭平原的古城——常州。二万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长江由此入海,带来大量泥沙,才冲积成宽广的平原。 常州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