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生命礼赞》原文和鉴赏
“人生不过是梦幻一场!”
因为沉睡的灵魂等于死去,
万物并非它们表面的模样。
生命是真实的!生活是严肃的!
它的终点决不是坟场;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这话并不是针对灵魂而讲。
我们注定的目标或道路,
既不是享乐,也不是悲伤;
而是行动,为了每一个明天,
我们比今天走得更远更长。
艺术长青,而时光飞逝,
我们的心尽管英勇而坚强,
却仍象阵阵低沉的鼓声,
正朝着坟墓把哀乐敲响。
在这个世界的辽阔战场上,
在这人生的露天营地上,
别作默默地任人驱使的牛羊,
要在战斗中当一名闯将!
莫信托未来,不管它多么欢畅!
让逝去的岁月把过去埋葬!
行动吧,趁活着的此刻行动!
胸中有红心,头顶有上苍!
伟大人物的生平把我们提醒,
我们也能使生命变得高尚,
在离开人间时,我们也能够
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
哦!足印!也许另一位兄弟
当他航行在生命庄严的海上,
不幸沉船遇难,看见这足印,
他会使勇气重新增长。
那么,让我们振作起来行动吧,
准备好迎接任何命运的风浪
永远要有所作为,不断追求,
学会劳动,也学会等待和期望。
这首诗发表于1839年,当时美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它与开拓时期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相呼应,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扬,被誉为“真正美国心脏的跳动”。
表现人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有的感叹生命的短暂、人生的虚无,带着悲观忧伤的情绪;有的歌颂人生、赞美人生,带着乐观欢快的情绪。朗费罗便属于后者。
诗人针对“人生如梦”的消极观点,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指出“生命是真实的!/生活是严肃的!”人生苦短,对于“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这一古老的训谕,诗人认为这不是指的灵魂,而是肉体。肉体归于尘土,而精神永恒,因此,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诗人通过诗的前两节,给人生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实现生命的价值呢?诗人认为是行动。人生的目标“既不是享乐,也不是悲伤”,是“为了每一个明天”。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时听到坟墓中哀乐的召唤,摆脱不了死亡的阴影,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听天由命,做任人驱使的牛羊,要做前行的闯将。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不要在无谓的幻想和往事的沉湎中蹉跎岁月,应该把握住现在赶快行动起来。他用伟人的生平勉励后人,只要我们永不停息地奋斗,生命也能变得崇高。当肉体消失的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贡献, “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后人将踏着我们的足迹奋然前行。到那时,我们就达到了生命最高境界,精神永存,虽死犹生。最后诗人以震聋发聩的呐喊“那么,让我们振作起来行动吧,/准备好迎接任何命运的风浪;”结束全诗,在读者心中点燃激情的火花。
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励了许多人,有个士兵在临死前还背诵着生命礼赞中的诗句。它使绝望的人重新振作起来。
这首诗结构整齐,节奏明快,音节铿锵,朗朗上口。
-
作者秋月里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
-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 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其人,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字子奇,晚唐时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县)人。其父皇甫湜、其舅牛僧儒皆为有唐名士。《花间集》收录
-
《壶中天》·张炎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
-
【原题】:芭蕉士女诗(二诗见高播《粹选》,是成化以前诗)
-
本世纪5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现代派文学潮流。这一流派的作品多写凶杀、暴死暴卒、癫狂等情节,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其手法则是现代派
-
登辨觉寺王维①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②。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③,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④。【注释】①王
-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城东楼名望海楼。]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
-
铜龙楼下早春归,三朔元辰在此时。椒柏暖风浮玉斝,两宫称庆奉皇慈。
-
与君园庐并,微尚颇亦同。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门无俗士驾,人有上皇风。何必先贤传,惟称庞德公。
-
初仕便西辕,骊驹两佩环。山河识天府,风雨度函关。桑柘千畴富,人烟万井闲。欲为京洛咏,应苦簿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