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设庠序,聚邑人①子弟教之。
【注释】①邑人:本县之民。
【释义】开设学校,招集本县民众的子弟进行教育培养。
【点评】只有重视对普通百姓子弟的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六广平先生
-
白公夜闻歌者白公夜闻歌者 【原文】 白乐天《琵琶行》,盖在浔阳[1]江上为商人妇所作。而商乃买茶于浮梁,妇对客奏曲,乐天移船,夜
-
李廉《武功山记》 李廉 安成以仙名山者,有浮山之魏,洞阳之黄,清化之胡,武功之葛,皆著于图经;而莫盛于武功。或曰: 大江西南三巨镇,衡、庐、武功也。武功以僻远不见经传,不得与衡、庐并显。然究竟脊脉,则
-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
-
此词借咏潇湘抒发感怀。当是有所寄托。零陵为潇湘会流之地,两水乍合,颜色分明。词中以鸳鸯不辨水色,自亦不能发思古之幽情,烘出三闾、二妃史事,以抒感慨。
-
雉子班无名氏【原文】雉子,班如此[1]。之于雉梁[2]。无以吾翁孺[3],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4]。雄来蜚从雌,视
-
送郭司仓王昌龄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约690—756),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举进士
-
[北魏]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 ② ,西四十里有风山 ③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 ④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⑤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 ⑥
-
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猛犬吠九关,杀人愤精魂。皇穹雪冤
-
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听见他的声音了。听见他声音前,我就听左邻右舍讲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那时,我在川北一所中学任教导主任。有人说,县委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