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雉子班
无名氏
【原文】
雉子,班如此[1]。
之于雉梁[2]。
无以吾翁孺[3],雉子。
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4]。
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
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5]。
尧羊蜚从王孙行[6]。
【注释】
[1]雉(Zhì)子:指幼雉。班:同“斑”,指幼雉毛羽色彩斑斓。
[2]之:一作“至”,到的意思。梁:一作“粱”,指有稻粱之处。
[3]翁孺:指人类。
[4]得:这里指被抓住。蜚:同“飞”。王:通“旺”,强壮有力。
[5]滕:一作“腾”,跑的意思。王:一作“生”,活捉的意思。
[6]尧羊:翱翔。
【作者介绍】
此歌作者不详。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写老雉目睹幼雉被捕的生离死别之情。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雄来飞,从雌视。’若梁简文帝‘妒场时向陇’,但咏雉而已”。
全诗用拟人的写法,叙述一只生着美丽花斑的雏雉的不幸遭遇,侧重表现老雉对雏雉的关怀和爱怜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表面上是抒写雉鸟与雉子生离死别的哀情,但同时又点明捕捉幼雉的人不是老雉最初担心的“翁孺”,而是身份高贵的“王孙”,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统治阶级对民间子女的掳掠,寓意颇深。诗的语言朴素,用词简洁凝练。老雉三次呼唤“雉子”,感情不同,语调各异,耐人揣摩回味。
-
书信来天外,琼瑶满匣中。衣冠南渡远,旌节北门雄。鹤唳华亭月,马嘶榆塞风。山川几千里,惟有两心同。
-
【名句】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返于身 语出《礼记·祭义》。无礼的话不从你嘴里说出来,愤怒的话也不会回到你身上。说明用恶语伤人者,必自食其果。
-
若夫一枝之上〔1〕,巢父得安巢之所〔2〕;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3〕。况乎管宁藜床
-
日本无赖派*作家石川淳*著,发表于1936年,并获当年的芥川文学奖。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一个颓废的没有生活能力的人。他为了糊口,给一家杂
-
每当周末悠闲的日子我总会刻意让自己敏感的神经尽量保持一种休眠状态在子夜难奈的冥想中臆想着后天的阳光雨露應该会像昨天一样洒满春天的大
-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名言: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注释: 葛: 一种植物, 纤维可织布。萧: 艾蒿, 草本植物, 有香气。秋: 过去因庄稼
-
黄山在影片和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里其实是生气蓬勃的,万物在这儿生长发展,是最现实而活跃的童话诞生的地方。 从每一条小径走进去,阳光仅
-
李白曾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描述了一个高楼的壮丽景象,楼高百尺,人的手可触及星辰。这句诗意味着人的胸怀和追求应该像高楼一样崇高,超越平凡,追寻更广阔的世界。这句诗写出了李白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给了我们启示:不要满足于平凡,应该努力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
离开了白帝城,穿过彩云缭绕的天空,
千里江陵一日还。
千里之遥,我在一天之内便回到了江陵。
两岸猿声啼不住,
沿途两岸山林中,猿猴的叫声一直不断,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乘坐的小船已经穿过了千山万水。
【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伤心五陵树,不见二京道。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昨闻咸阳败,杀戮净如扫。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干戈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