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谓①学不暇②者,虽暇亦不能学。
【注释】①谓:说。②暇:空闲。
【释义】说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虽然有空闲也不会去学习。
【点评】学习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参考文献
淮南子·说山训
-
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 2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4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快阁在太和县,
-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
-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首句写景,‘暖日”点时令,风和日暖,晴窗映碧,已见春深。着一“闲”字,便觉有情。“闲”,指闲散。只有在窗前有人的情况下,才会有闲散之感。这里的闲窗是说思妇看到窗外的残春光景,由于孤寂而闲得发愁。“小池春水浸明霞”,“明
-
郑谷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这虽是一首咏物诗,然而却托物言志,思理深切。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阴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每逢这一节日,
-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②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③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④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⑤ 【注释】 ①端州:今广东肇庆市。包拯曾任端州知州。郡斋:郡守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
-
昔日慵工记姓名,远劳辛苦写西京。近来渐有临池兴,为报元常欲抗行。
-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
细吟冯翊使君诗,忆作余杭太守时。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处】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 》 【译注1】两岸高山上的猿猴在不停地啼叫,轻快如飞的小 船已穿过了万重青山。诗句写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乘船飞越 三峡的情景,流露出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