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十八)·[唐]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唐]陈子昂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迭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分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陈子昂感遇诗共三十八首,非一时之作。此篇当于陈子昂四十岁(698)归田之后所作,感叹生逢乱世而无可奈何的幽愤。
诗的第一、二句说,孔子曾经探索宇宙间的变化规律,以便顺应这一规律;大雁是顺着气侯的寒暖而南来北往的。元化,指宇宙间的变化。幽鸿,失群之雁,这里泛指大雁。阳和,春暖之气。每年春暖之时,大雁从湖南衡阳往北飞,一直飞到现在的陕北、甘肃一带;秋凉之时,大雁又从陕北、甘肃一带往南飞,一直飞到湖南衡阳的回雁峰。这二句,说明事物的变化总是顺应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因此连孔子也十分重视对于客观规律的探索。
诗的中间四句,便具体描写客观规律。天体的运转自有其进退规律,春季与秋季一直在轮回更替。当秋天的暴风忽然怒号的时候,万物都遭到了摧残。盲飙,秋天的暴风。礼·月令:“仲秋之月,盲风至。”分劘,切断,引申为摧残。这里,“大运自盈缩,春秋迭来过”,也比喻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周期性的进退规律。“盲飙忽号怒,万物相分劘”,比喻世乱发生,社会各方面都遭到了摧残。
诗的最后二句,感叹对客观环境的无可奈何。四面的大海都在震荡,我犹如一只孤凤,对此又怎么办呢?溟海,大海。“溟海皆震荡”,比喻天下动乱。孤凤,典出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原指孔子,这里借喻作者自己。以孤凤自喻,也包含着济世之志不能实现的感叹。
古语说:“日月随天旋,疾迟与天谋。”这首诗的主旨,也正包含着这一深刻的哲理。
诗以“仲尼”开头,以“孤凤”结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诗中的比喻和用典,都贴切而含意深沉,耐人寻味。
-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 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
【注释】:
-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
-
晋文公围原 (僖公二十五年) 【题解】 晋文公率兵平定了王室之乱,周襄王非常高兴就把本属于王室的原地等赏赐给了晋国。本来那里
-
僧挥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
-
【原题】: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此欧阳公酬杜正献告老后诗也前辈名公亦有买田诗句盖寓归耕意尔岂直若今士夫为多田翁耶
-
贤哉先处士,天书召不起。云夫嗣孤风,复为隐君子。有石砺其齿,有泉洗其耳。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孜孜朝市人,同在风波里。大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矧今领方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牡丹花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牡丹花的古诗1吕弗克
-
云间有数鹤,抚翼意无违。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希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