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禅诗《偕顾伊人晚从维摩逾岭宿破山寺》原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禅诗《偕顾伊人晚从维摩逾岭宿破山寺》原文|赏析

树老不言处,秋深无事中。

云根僧过白,霜信客来红。

樵语隔林火,茶烟小院风。

杳然松下路,人影石桥东。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的破头山上。唐朝诗人常建写过著名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本诗是作者投宿破山寺时写的,充满了微妙的禅心禅味。

全诗着眼于描绘深幽静寂的境界,写得很有层次。“树老不言处,秋深无事中。”从虚而入,写出深秋时节的静谧景象。“云根僧过白,霜信客来红。”逐渐由虚而实,将人物切入其中。“白”和“红”二字在这里用得相当精致、生动。本来,白云、红叶是秋天的寻常景物,作者却赋主观于客观,认为连绵的云海之所以显得洁白,经霜的树叶之所以变得艳红,是因为“僧过”和“客来”的缘故。如此写来,仿佛白云和红叶都带上了灵性和慧根,整个画面亦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极富动感。这两句的对仗也很工整,可谓 “诗眼”之所在。“樵语隔林火,茶烟小院风。”作者的投注点从远而近,从总体抽象的印象到具体细致的事物。中国古代描写高人逸士的诗文里,往往伴有 “渔樵”的形象,以至人们看到渔樵便会联想到隐逸,而这里的 “樵语”则更有一种意境。寂静的山林中,作者听到自远处星星点点、隐隐约约的林火边传来的樵夫的话语,似乎一下子打破了原有的静寂。但身临其境者必定能体会到此时有声胜无声的妙处: 正因周遭环境的安谧,方可听到远处的声音。作者以声绘寂,更反衬出山寺的静寂,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也。处于这寂中之音,音中之寂,作者必定会感悟到一些什么,因为随后他的视线就落在另一种缥缈虚无的景象上:深山小院里升起袅袅的茶烟,又被风徐徐地吹散,作者的心境似乎也随之变得淡泊、澄静、空灵起来。这两句很能体现诗人捕捉物象中气韵律动的功夫,颇有神趣。末联“杳然松下路,人影石桥东。”松林中蜿蜒的小路,石桥边隐约的人影,这一静一动中蕴含的思致与韵味足以令人细细回味。作者最终仍未明白道破他对隔绝尘世、终老山林的向往,但字里行间却又无不透露着出世意识。粗粗一看,这首五律没一句直接的抒情,倒堆砌了满篇景语; 细细读来,便会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并非单纯孤立的客观存在。老树、白云、红叶、樵语、林火、小院、风烟、松下路、桥边人等等,作者选取的景物都是经过他的主观过滤而带上感情色彩和精神气质的,这种种意象又组合成幽幽山寺宁静空寂的景象。而作者更从这空寂的自然风物中领悟到禅机的意趣,从而澄清世俗的杂念,将这意趣深化到禅悟的境界,然后又以他宁静空寂的禅心禅味来回悟这些清丽如画的景物。禅宗的传灯录 中有段相当出名的公案,说一老僧初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最后依然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段公案说明了禅宗感悟外物的三个阶段,与本诗作者所感很相仿佛。

这首诗有着清淡冲和的艺术特色,虽无一佛家语汇,却显然是禅宗思想熏陶下的作品。古人云,诗宜参禅味,不宜作禅语。可见于禅诗而言,重要的是要有禅意,方能另辟诗境,不然便落入玄言偈语,失去诗的情趣了。

猜你喜欢
  • 乔洪涛《大地笔记》

    春部:种瓜种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立春正如多年来我对那一条名叫瓦河的河流热情持续地追踪探索一样,为了倾听大地的

  •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出处】唐杜甫《 佳人 》。 【意思】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全诗】 《佳人》 .[唐].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

  • 关于春的散文(精选10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的散文(精选10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反脆弱

    【4017】反脆弱(〔美〕塔勒布著,雨珂译,中信出版社,45万字,2014年1月第1版,68元)△共七卷(25章):[1]反脆弱性:介绍;[2]现代化与

  • 杜甫的诗《佳人》翻译赏析: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作者: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公孙丑上) 自己深自反省觉得有不妥当的言行,纵使对方是身份贫贱的人,内心也会感到十分恐惧。相反的,觉得自己的言行正正当当,纵使对方有千万人,自己也有勇气去抵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品赏析【注解】:1、却看:回看。2、愁何在:不再愁。3、漫卷:随手卷

  • 白居易《题旧写真图》全诗赏析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岂止十年老,曾与众苦并。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所恨凌烟

  • 《咏怀诗(其二)》鉴赏和赏析

    端坐邻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辔,领略综名书。 涉老咍双玄,披庄玩太初。 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俯欣质文蔚,仰悲二匠徂。 萧萧柱下回,寂寂蒙邑虚。 廓矣千载事,消液归空无。 无矣复何伤,万殊归

  • 《正气歌》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正气歌》序 简介本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