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情诗三百首赏析
鹊巢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原文】:
雏鹊有巢(1),维鸠居之(2)。之子于归(3),百两御之(4)。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5)。之子于归,百两将之(6)。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7)。之子于归,百两成之(8)。
【鉴赏】:
喜鹊性巧,善于在树上筑巢,坚固完好;鳲鸠性拙,自己不能为巢,就强占鹊巢,并在那里孵雏,养育后代。古人对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观察得很细,并由此引起一些联想。认为“鹊有巢”,同男子已营就家室,盖好了新房,准备把妻子娶过来,有某种类似之处。“鹊巢鸠居”,同女子嫁到男方,以男方为家,并养儿育女,也有某种类似之处。于是,鹊巢一诗,就由此起兴,写了一个贵族女子出嫁给一个贵族男子的全过程:迎亲、送亲、成婚。
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序云:“鹊巢,夫人之德也。”并进而说:“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然而我们反复诵咏此诗,却丝毫体会不出这“夫人之德”。本来,对鳲鸠一类的鸟讲来,无所谓德不德。所以,这种从“鸟德”上着眼的“表德论”,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呢?这是由于古人解诗常由于德化之教,认为周南是表现“王者之风”,召南是表现“诸侯之风”,因此解释周南中的篇什多称“文王后妃”,解释召南中的篇什则称“诸侯夫人”。可见,这种“表德论”是一种经说偏见。诗蠲说得好:“各前半章,要在句之下二字。其鹊与鸠不过以夫妇两性同居,故以为比,不取鹊鸠之德也。且经文已有居、方、盈字,而比德于鸠,尤属蛇足。”今之论者,如诗经译注认为该诗:“表现了古代的奴隶主贵族婚礼之奢华。”诗义会通也说:“鄙意止是嫁女之不歌,并无他义”。这些意见,都有助于我们对鹊巢诗的正确理解。
这首诗用了重章迭唱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每章前两句都由两个“维”字蝉联开头;后两句依次更换了两个字,由“居”而“方”而“盈”由“御”而“将”而“成”,渐次递进,巧妙地反映了“之子于归”的全过程。其中“盈”字用得更巧,原来空空的新房,现在来了新娘子。“成”,一字总收,女嫁男娶,婚典完成。“百两”,烘托了气氛,描述了迎亲、送亲、成亲的热闹场面。二、四句的“之”字煞尾,更使诗的节奏明快、欢畅。这种热闹的场景,欢快的情调,美好的意境,道出了歌者对这位女子出嫁的祝愿,也道尽了歌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作者】:李白【年代】:唐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赏析】: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
-
蔡九知府听罢,依准黄孔目之言,直待第六日早晨,先差人去十字路口,打扫了法场,饭后点起士兵和刀仗刽子,约有五百余人,都在大牢门前伺候。已牌时候,狱官禀了知府,亲自来做监斩官。黄孔目只得把犯由牌呈堂,当厅
-
江总:永阳王斋后山亭铭 江总丛台造日,淄馆连云。锦墙列绩,绣地成文。吾王卓尔,逸趣不群。梅梁蕙阁,桂栋兰枌。竹深盖雨,石暗迎曛。激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 槲叶落山路[3],枳花明驿墙[4]。 因思杜陵梦[5
-
国学名句“网必挈其纲,绳先理其乱;求治毋太速,防微勿滋蔓”出处和解释
【名句】网必挈其纲,绳先理其乱;求治毋太速,防微勿滋蔓 语出明代吴本泰《帝京篇》诗。提渔网一定得提网纲,顺绳子一定要理出乱头;求得安定不要操之过急,必须杜绝一切坏的苗头,不要使之滋生蔓延开来。说明治理
-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作品赏析原题: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
-
正月十一是奶奶的生日,第九十三个生日。奶奶由民国走来,有着尖尖的三寸金莲,还有着眉目里独有的娴静。每当读到“折一把旧时光,慢慢地想
-
战国末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收获季节,各种带总结性的学术著作纷纷问世,《非十二子》就是其中最为系统的一篇。
-
【3874】人生因孤独而丰盛(周国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印张9,2018年3月第1版,45元)△共6章:①让生命回归单纯;②独处也是一种能力;③
-
美好的花呀,你长得这么秀丽, 却藏身在这僻静沉闷的地方—— 甜美的花开放了却没人亲昵, 招展的细小花枝也没人观赏; 没游来荡去的脚来把你踩碎, 没东攀西摘的手来催你落泪。 大自然把你打扮得一身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