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登高》注释|鉴赏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渚:江中的小岛。
回:回旋。
百年:年龄老迈。
繁霜鬓:白了很多的头发。
潦倒句:此时杜甫因病戒酒,所以这样说。
鉴赏导示
这是杜甫七律诗的代表作,大约写于唐大历二年(767)。当时的杜甫流寓于夔州,重阳节登高,面对江边秋景,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鉴赏
前四句写江边秋景,是诗人登高后的所见所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通过声觉先写高处的景物:暮秋九月,天高气肃,西风渐渐吹得紧了,山里猿啼的声音也渐渐显得凄厉。接着诗人通过视觉写低处的景物:小岛四周的秋水一天比一天澄清,江畔的沙滩也一天比一天明洁,鸥鹭在低空不住回旋地飞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诗人远望和近取的景物:远景,层峦叠嶂,一望无边的树木,都已把枯黄的外装披起,秋风一过,落叶萧萧。时光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又是一年秋天!近观,奔流不已的长江,从古至今,总是源自那渺渺的西方,激荡汹涌的波涛滚滚地流来,又滔滔地东流而去。岁月不居,自己已经蹉跎老大了。
后四句诗人面对眼前秋景,不禁产生了苦恨艰难、生不逢辰、老骥伏枥的哀叹:离家万里、落魄孤愁、暮年多并独自倚台,回想自身遭遇的悲凉,天下苍生的痛苦,在默默无言中咀嚼着人生的滋味。正是这些艰难,这些苦恨,一年年摧得“我”两鬓斑白,新近来连一杯浊酒都懒得吃下。
这首诗中诗人所用的“急”“清”“落”“独”等字都与他当时的情思密切地结合着。用一个“繁”字,写出诗人白发由少渐多的光景,也用声音表达出心上的闷恨与烦乱;“萧萧”二字,再衬上“下”字,从声音上已经状出满山落叶的声色,也衬出诗人万里悲秋的心情,达到了声辞并茂的境界……
鉴赏要点
[1]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写景雄浑开阔,抒情沉郁苍凉。
[4]声辞并茂。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翻译:花朵繁杂盛开愈发令人着迷,只有浅草方能没有马蹄踏过。
意思:花朵繁茂,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只有没有经历过繁忙的马蹄踏过的浅草才能保持纯净。
上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下一句:浅草才能没马蹄。
《礼记》·《祭法第二十三》原文、注释和翻译- 礼记
【经文】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① ,祖颛顼而宗尧 ② 。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 ③ ,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④ 。周人禘喾而郊稷 ⑤ ,祖文王而宗武王。 【今注】 ①禘:指祭昊
-
《相见欢》是南唐李煜的作品,这首词表达了欢聚离别的情感。以下是该词的原文和一些鉴赏赏析以及意境解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词以“相见难”、“别亦难”为开头,表达了欢聚与离别都有各自的难忍之处。接着,词人运用花残、蚕尽、泪干等形象描写东风无力、春蚕
-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与同游? 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天宝二年进士。少读书嵩山,清才拔萃,常怀封侯大志,不为权
-
刘仙伦《题岳阳楼》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②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③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④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注释】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
-
苏子曰:“居士可谓有道者 ① 也。”或曰: “居士有道者也。有道者,无所挟 ② 而安。居士之与五物 ③ ,捐世俗之所争,而拾其所弃者也。乌得为有道乎?”苏子曰:“不然,挟五物而后安者,惑也;释五物而后
-
商也哀未散,岁月忽已秋。祥琴虽未调,余悲不敢留。矧此乃韵语,未入金石流。羲之生五子,总角出银钩。吾家有二许,下笔两不休。君言不能诗,此语人信不。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陋矣陶士衡,当以大白福酒中那有
-
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长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自矜一朝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悲苦。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长安少年不
-
朋友回了一趟老家,是自己驾车走的,途中穿过好几个省。在经过一些旅游城市时,她停下来从容地玩了几天,然后准确地把车停在自己家门口的那
-
寒鸡知将晨,饥鹤知夜半。亦如老病客,遇节常感叹。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羁孤每自笑,寂寞谁肯伴。元达号神君,(晋循吏乔智明,字元达。)高论森月旦。纪明本贤将,(段释之本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