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南乡一剪梅》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招熊少府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此词系以一小令代请客柬,颇有生活情趣。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词幅展开便是一片春光。自家的小小亭台,坐落在南丘之上。正是春天,此地也略有山花随意开放着呢。曰“小亭台”,日“薄有”,皆是谦辞。然而“山花取次开”一语,已将一片春光为友人托出,同时亦将一份友情为友人托出:此地春光正好,友人呀,你来不来呢?“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后两句,反用杜甫秋述一文“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语意,既雅致,又恳切。也许这位熊少府颇有些时日未来了吧,那么,在这一刻千金的芳时,此次相会,可是风雨无改哟!以“多情熊少府”呼告友人,尤见亲切。这是多么殷勤的邀请呵。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过片是说:酒呢,可以随意而饮;可是,在这山花绿苔之间,一定要多坐些时光。王维书事诗云:“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这一份绝妙的诗意,让词人信手点化进了词幅,词境愈加馨逸。这当然是要友人好好领略幽美的风光,但更见出对友情殷殷珍重的情意。“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结笔语更郑重,道出光阴可惜。若待风雨过后,人将远行,春光也消逝了。“春”之一字,意味深长,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在其中。有了这一郑重的提点,友人能不来吗?那是一定要来的了。
全词宛如白话,娓娓而谈,很富于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取次”、“随意”、“莫惜”等口语,带出洒落的风趣。“晴也须来,雨也须来”、“莫惜春衣坐绿苔”等句,化用唐人名句不着痕迹,又增添了渊雅之致。陈廷焯论元词,认为“元词之不亡者,赖有仲举(张翥)耳”,又说虞集之词“似出仲举之右”(白雨斋词话卷三)。虞集所作词不多,故如此佳作弥足珍贵。
-
东坡守徐州,作《燕子楼》乐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哄传于城中,东坡讶焉,诘其所从来,乃谓发端于逻卒。东坡召而问之,对曰:“某稍知音律,尝夜宿张建封庙,闻有歌声,细听乃此词也。记而传之,初不知何谓
-
三分鬓发二分丝,晓镜秋容相对时。去作忙官应太老,退为闲叟未全迟。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若使至今黄绮在,闻吾此语亦分司。
-
《牡丹·烛影摇红月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刘壎
-
“宝钗扑蝶”发生在暮春和初夏之交的日子里,大观园中绚烂的花期渐渐逝去,雕梁画栋,花障竹篱虽然还是被红紫芳菲包围和盘绕着,但究竟是绿肥红瘦了,在一派葱蔚洇润之中迎来了四月廿六日的芒种节。这一天闺中有为花
-
景云《画松》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景云是盛唐的诗僧。他的这首《画松》诗比较有名。这首诗是通过画松来表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艺术感受。 人们在欣赏
-
古文·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孟子曰:舜发于畎亩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庙碑·《集厚村关帝庙碑铭》(游兴东)
-
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
-
柳宗元 自吾居夷,不与中州人通书。有来南者,时言韩愈为《毛颖传》,不能举其辞,而独大笑以为怪,而吾久不克见。杨子诲之来,始持其书,索而读之,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信韩子之怪于文也。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