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包胥哭秦庭”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 (yun) 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使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 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作“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战国策·楚策亦载,申包胥作棼冒勃苏,棼冒即蚡冒,申包胥为蚡冒氏,勃苏、包胥音近。
释义用法伍员 (字子胥) 率吴军攻破楚国都城,楚臣申包胥奔秦国求救兵,秦国开始不肯发兵,申包胥立于秦廷哭了七天七夜,秦君为他的爱国之心所感,才答应出兵。后用此典表现救国扶危的一片真心; 也形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用典形式
【救楚】 唐·李白:“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申胥恨】 明·吴易:“伍胥耻,荆城雪; 申胥恨,秦庭咽。”
【包胥血】 清·叶世铨:“涕泪包胥血,饥寒苏武毡。”
【秦庭泪】 明·夏完淳:“潇洒秦庭泪已挥,仿佛聊城矢更飞。”
【秦庭哭】 唐·李白:“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清·查嗣 瑮:“陈书痛比秦庭哭,作赋情同楚奏哀。”
【哭秦庭】 唐·李白:“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唐·杜甫:“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明 ·徐渭:“不见申包子,含凄哭秦庭。”
【楚包胥】 清·章静宜:“上惭楚包胥,请师救国殃。”
【愧包胥】 清·吴伟业:“手把属镂思往事,九原归去愧包胥。”
【申包恸哭】 唐·李白:“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包胥一出】 宋·文天祥:“南八空归唐垒陷,包胥一出楚疆还。”
【包胥一哭】 清·王士禛:“谁与健者南将军,包胥一哭通风云。”
【包胥一诺】 清·顾贞观:“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包胥存楚】 清·丘逢甲:“包胥存楚约可寻,廉颇用赵原初心。”
【包胥救楚】 唐·张说:“包胥非救楚,随会返留秦。”
【依墙哭楚】 宋·王令:“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复楚孤臣】 清·归庄:“椎秦壮士魂犹毅,复楚孤臣骨未枯。”
【无复有申包】 北周 ·庾信:“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
【包胥哭秦庭】 金·元好问:“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明 ·刘炳:“诸葛有心扶汉室,包胥无泪哭秦庭。”
-
名言: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注释: 严: 尊敬。 句意: 大凡为学之道, 尊敬老师是最难的。尊师才能重道, 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
-
(二章) 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依时间或场合以行中庸之道。
-
《桃花·玄都观栽桃十韵》咏桃花诗鉴赏 章孝标
-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此词作于黔州(今四川彭水),一本题为“次高左
-
世谓乐天有粥骆马放杨柳枝词,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有诗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云: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则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牡丹花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牡丹花的古诗1吕弗克
-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
-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元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约827左右) 兀都开秘籙,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
“寸寸河山寸寸金”诗人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叠音词“寸寸”深化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
-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希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