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东方欲晓图》赏析
东方欲晓图
现代·石鲁作
纸本设色
清代道光年间戴熙山水学王翚,虽具功力,而无新意,但所著习苦斋画絮,却谈出不少画理,例如“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思”,也就是叫人念念不忘。这样的绘画很不容易,必须具有高超的艺术魅力。石鲁的东方欲晓图,就是一帧“令人思”的作品。
此图绘于1960年。初看时,图中所绘乃西北地区的窑洞,老树粗砺,一个霜凝窗棂的侵晨,直觉上只是感到有浑朴厚实的气氛,再看看画题看看画,或有所悟,也许是革命年代的延安窑洞吧?
舞台,是有限的,但毕竟是演员能够表演的天地;而画面,更是狭窄有限,不仅面积小,如果是单幅画,只能静止地停留在不变的一点上,画家总想通过有限的方寸,来表达无限的情思。古人原有“以画寓意”之说,这就须独具只眼,作艰苦深沉的构思。
东方欲晓图,乍看仿佛是帧寻常的风景画,作者在画题上含蓄地点了睛,稍有历史常识的中国人就会联想到:这儿也许是重要的革命领导人正在宵旰勤劳,一直工作到天将拂晓……啊!东方将要天亮了,对整个东方被奴役的人民来说,也许是快要黎明来临了。在那个年代里,人们是多么盼望“欲晓”啊!
作者运用近似金冬心的厚重朴拙的笔调,浓郁沉酣的墨韵,还带有刻石般的韧硬味,来描绘东方欲晓的情景。中国画最显著的特征是讲究“笔墨”,但笔之情,墨之趣,总得和主题内容相吻合。作者是不会运用倪瓒、渐江一路萧散疏淡之笔,来绘制这类题材的。
宋代沈括在所著的梦溪笔谈里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个中三昧,值得体悟。画中的虚实、真情、实意,不仅仅要着眼在构图经营上,更重要的是侧重于意境的缔造。艺术里的真实,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升华,尽可能达到作品能起“令人思”的效果。
东方欲晓图是一件画外有画、意外有意、味外有味的好作品。
东方欲晓图
黄土魂,高原情,天苍地茫的西北风沙哺育了石鲁。他真诚、朴拙、坚毅,他的笔墨粗砺而有棱角,形成了气厚、力沉、情挚、神旺、笔辣的石鲁画风,引领了“长安画派”,是一位当代中国画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
国色天香 明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选集。全称《公馀胜览国色天香》,一名《幽闲玩味夺趣群芳》。十卷。题“抚金养纯子吴敬所编辑,书林万卷楼周对峰绣锲”,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前。 现存主要
-
【题 解】“夸父逐日”是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神话。它讲述的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
-
大观算学大观算学 【原文】 大观中,置算学如庠序之制[1],三年三月,诏以文宣王为先师,兖、邹、荆三国公配飨[2],十哲从祀,而列自
-
方回在南宋时曾官知严州。降元后,复为建德路总管,旋即辞官,以研习道学为业。此诗殆作于诗人即将辞官学道之时。诗人由宋入元,虽能苟且偷安,但终觉心绪茫然,忧思重重。加之时道纷乱,难遣愁怀,因而只得箝口沉默,独自伤感。“万事心空”,是诗人看破世道之后的心灵感悟,次句“如何感事气犹炎”,则是诗人感悟之后的处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镀镮故锦縻轻拖,玉筏不动便门锁。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髟我。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
冯颠久已欹残雪,戎眼何曾眩落晖。朔野按行犹雀跃,东台瞑坐觉乌飞。(道家有乌飞入兔宫之说。)漫夸年少容吾在,(乐天诗云:犹有夸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若斗樽前举世希待向崧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
-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①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② ,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
《道非难知,亦非难行,患人无志耳.及其有志,又患无真实师友,反相眩惑,则为可惜耳.》什
《道非难知,亦非难行,患人无志耳。及其有志,又患无真实师友,反相眩惑,则为可惜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