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记》原文|翻译|赏析
唐·元结1
永泰丙午中2,巡属县至江华3。县大夫瞿令问咨曰4:“县南水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5,得洞穴而入,栈险以通之6,始得构茅亭于石上7。及亭成也,所以阶槛凭空8,下临长江9,轩楹云端10,上齐绝颠11。若旦暮景气12,烟霭异色13,苍苍石墉14,含映水木。欲名斯亭15,状类不得,敢请名之16,表示来世17。”于是休于亭上,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址,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欤18?”
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
1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唐代文学家。有元次山集。以下两篇均选自此集。2永泰丙午:即公元766年。永泰,唐代宗年号。3巡:视察。属县:指道州下属的县。元结时为道州刺史。江华:今湖南省江华县。4县大夫:对县令的尊称。瞿(qu)令问:人名,当时任江华县令。咨:询问。5俾(bi)求之:意为派人寻求登临之路。俾,使。6栈险:在危险处修栈道。7构:建造。8阶槛凭空:极言此亭之高,亭之台阶栏杆如建于空中。9长江:长长的江水,此指潇水。10轩楹:指亭的脊顶与廊柱。11绝颠:极顶,山的顶峰。12景气:晴朗的天气。13烟霭:山间云气。14苍苍:青绿色。石墉:石墙,此处指亭四周壁立的岩石。15名:命名。斯亭:此亭。16敢:大胆地。17“表示”句:意为将筑亭的经过表达给后世的人。18合:应。
【析点】 元结的山水小记是子厚游记的先声,这篇“寒亭”之记,笔法异于其他小记。记寒亭的位置、构建、胜境以及登临感受、命名,全融于州刺史与县大夫的交谈之中。州刺史是来巡视的长官,县大夫是下属的县令,二人交谈既没有客套的酸腐气,又没有官场的权势气,全部代之以对胜境的体味与欣赏,在历代的山水小记中,这也算得是一篇别具一格之作。
至于寒亭之景,不以优美怡人取胜,而以高险凌空的地势、朝夕异色的烟雾使人心旷神爽。所谓“大暑之日”而“清凉可安”,实是自然之境使人达到宠辱皆忘的境界。所以元结为之命名为“寒亭”,一个“寒”字,决非后世东坡所谓“高处不胜寒”的寒凛难处,而是超离趋炎附势官场的清爽解脱,其深意是耐人品味的。
-
东坡文章不可学东坡文章不可学 【原文】 东坡作《盖公堂记》云:“始吾居乡,有病寒而欬者,问诸医,医以为虫[1],不治且杀人。取其
-
古文观止·黎庶昌·读王弼《老子注》 王弼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全部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全部古诗,二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小学二年级古诗,要15首啊。《鹿柴》 唐 王维: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别董大》(其一)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
-
富春真古邑,此寺亦唐余。鹤老依乔木,龙归护赐书。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钟疏。欲继江潮韵,何人为起予。
-
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 入郭当时君是我,归山今日我非君。 离别是人生一大苦恼,也是古今中外诗歌的一个共题。《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子胥出走,边侯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子胥:即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长伍尚均
-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为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
-
深居观元化(一作群动)。悱然争朵颐。谗说相啖食。利害纷●【左口右疑】●【左口右疑】。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作品赏析【注释】:深居观元化(一作群动
-
郑谷《春阴》 推琴当酒度春阴,不解谋生只解吟。 舞蝶歌莺莫相试,老郎心是老僧心。 【注释】 (1)此诗为作者弃官归乡,隐居袁州仰山时所作,其时他已年近花甲了。春阴:春天中不晴不雨的时候。 (2)推(一
-
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深惭走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