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将往平山堂风雪不果二首》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吴敬梓
平山堂畔白云平,文藻偏能系客情。
不似迷楼罗绮尽,只今惟有暮鸦声。
空怀迁客擅才华,不见雕栏共绛纱。
却忆故山风雪里,摧残手植老梅花。
这是诗人将到平山堂却因风雪太大没去成而写的两首诗。平山堂是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被贬出知扬州时所建,在扬州西北五里蜀冈上,因“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而得名。第一首是写诗人为什么要到平山堂去。“平山堂畔白云平,文藻偏能系客情”写出了远望平山堂所见以及诗人(“客”)对平山堂主人欧阳修的仰慕和向往:尽管阴云已笼罩了平山堂,可欧阳修的精彩文章却偏偏牵动着我的感情。后联两句用反衬手法,把平山堂和迷楼作对比,辛辣地嘲讽了隋炀帝一类暴君残主,热情地颂扬了欧阳修一类文人学士。“迷楼”故址也在扬州西北蜀冈,系隋炀帝下令建造的新宫,“回环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宏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帑库为之一空”。“人误入者,虽终日不能出”,隋炀帝即名之为“迷楼”,选宫女数千于其中,极淫侈荒乱之能事。然而曾几何时,即身死楼焚;而今更是踪影全无,只有晚归乌鸦的聒噪而已;而欧阳修建造的平山堂却与其人其文一样,名垂青史,牵动人们的仰慕之情。
第二首是写终因风雪太大而未达平山堂的深切遗憾和因之而触发的自身喟叹。头联两句:尽管诗人十分怀念“擅才华”的“迁客”(欧阳修因直言敢谏,多次遭贬,故称之为“迁客”),却终因风雪太大而未能目睹他的遗迹平山堂的风姿(由“雕栏共(和)绛纱”指代)。后联两句忽然“岩出远神”,联想到故乡安徽全椒的老屋早已为他人所有,自己当年手植的老梅花这时正在受风雪的摧残,这又恰是诗人自身遭遇的写照——无限感慨,简直催人泪下。这正是陈廷焯所谓的“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富有情韵之美。
-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作品赏析【注释】: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自己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织妇词元稹【原文】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1]。蚕神女圣[2]早成丝,今年丝税[3]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4]。征人战苦
-
白纻辞(三首)李白【原文】其一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1]。且吟白纻停渌水[2],长袖拂面为君起。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
这首题画诗,是诗人自题画竹之作。据曾目睹此画的清人孙承泽说:“管夫人画竹,风格胜子昂。此帧凡三竿,极其苍秀。”(《庚子销夏记》)诗也写得明朗开豁,生趣盎然,在众多题竹诗中独具一格。开头一句“春晴今日又逢晴”,点出季节,为后文写竹笋做铺垫。一连用了两个“晴”字,见出画面设色一定是十分明快,使读者心情也
-
玉楼春 【南唐】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
蹇步垂朱绶,华缨映白须。何因驻衰老?只有且欢娱。酒兴还应在,诗情可便无?登山与临水,犹未要人扶。
-
话休烦絮。却说平氏送了丈夫灵柩入土,祭奠毕了,大哭一场,免不得起灵除孝。临期,蒋家送衣饰过来,又将他典下的衣服都赎回了。成亲之夜,一般大吹大擂,洞房花烛。正是: 规矩熟闲虽旧事,恩情美满胜新婚。 蒋兴
-
沈括:梦溪自记 沈括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