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晏元献题中书壁·[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宋]王安石
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
桔槔俯仰缘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这是王安石和晏殊的诗。他们两人在唱和中,都引用了庄子·天地篇中汉阴老人抱瓮的故事: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多言善辩。他南游于楚,反于晋,路过汉阴,见一种菜老人,由隧道入井抱瓮提水灌园,“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就告诉老人:有一种汲水机械,一天可以浇菜百畦。老人问:“那机械怎么样?”子贡于是就把桔槔这种汲水工具的制作、性能,一一作了介绍。老人听了,顿时板起面孔冷笑地对子贡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老人“羞而不为”的理由就是认为用了“机心”不载于“道”。所谓“机心”,就是取巧;所谓“不载道”,就是不符合传统的典章制度。在老人看来,与其用桔槔提水,不如抱瓮取水。因此,晏殊诗云:“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王安石则一反元献“谓露巧不如守拙”之诗意,而诗曰:子贡虽然善于辞令,但这回却未识真,把一颗好心掏给了汉阴老人,反而引起反感。这表面似乎指责子贡的不知人,实则是不满意于汉阴老人的抱残守缺,不懂经世致用的道理,含而不露地批评了汉阴老人在桔槔上与时俯仰、随俗浮沉,而不能自立自主的消极人生态度。在以“经济为己任”的王安石看来,只要经世致用,有利于社会变革,就莫管它是否“载道”,不应拘泥于陋习陈规。
-
[唐]白居易海水桑田欲度时,风涛翻覆沸天池。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白居易自
-
【题解】 这首诗写登楼望远时,心头的寂寞怀乡之感。这首诗深受李白赏识。黄鹤楼在湖北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下临长江,登楼可极目千里。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路过这里,又说费文祎登仙驾鹤在这里休息,因而得
-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转和州刺史。本诗当为途经洞庭时所作。 开头两句从大处落笔,写出了月白风静之夜的洞庭湖的
-
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幽燕唯鸟去,商洛少人行。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
-
【4267】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美〕马丁·赛格利曼著,洪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 8万字,2017年5月第1版,59 9
-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大量运用比喻来表情达意。 这首诗起笔标其目,用一形象的比喻将“妾意”进行了高度概括,一开始就一目了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妻子的心意随着丈夫一道漂泊,情意缠绵就和不断的流水一样。紧接着用门前草作比。诉说丈夫
-
《古代兵法散文·国防论》原文鉴赏 [原文](节
-
《师说》一文乃是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的论说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文章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