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自警·[宋]刘克庄》原文与赏析
[宋]刘克庄
昨者匆匆掷印归,六年岑寂闭柴扉。
岁荒奴仅拾残穗,日晏婢方羹苦薇。
宁渴莫赊邻近酒,尽寒不着借来衣。
中年但祝身强健,要卧松风坐钓矶。
刘克庄为建阳令时,曾作落梅诗,中有句云:“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因此被指为“讪谤当国”,坐废十年。观此诗“昨者匆匆掷印归,六年岑寂闭柴扉”,当即作于废官闲居时期。诗的首联写他掷印归家,壮岁闲居,倏忽已是六年。次联写眼下贫寒清苦的生活。第三联正面表述矢志不渝的节操。最后一联,以达观之想,自勉自慰。整首诗显示了诗人在贫困寂寞中的心理矛盾,而以守道安贫的自勉自励,求得内心的平衡。
“宁渴莫赊邻近酒”,语本前人而略有变化。尸子载:孔子过盗泉而不饮,恶其名也。陆机本此作猛虎行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此处曰:“莫赊邻近酒”,意谓宁受饥渴,也不屈己于人。“尽寒不着借来衣”,似用陈师道故事。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持身严谨。家素贫,晚年为秘书省正字,因预郊祀,寒甚而无绵衣。赵挺之与之有姻亲,借以衣裘。师道鄙其人品,不屑取服,遂以寒疾而死。这两句诗直抒志向,剀切劲健。上句“宁”与“莫”连用,下句“尽”与“不”相用,显示了一种决绝毅然的语气。
自古以来,有墦间乞食的无耻之徒(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也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刚直之士(见孔记·檀弓下)。孔子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自然是读书人的座右铭,然当穷愁潦倒之际,物议入耳,饥寒伤身,仍不能不在曲直进退之间有所思虑。陶渊明诗云:“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刘克庄此诗也是贫富荣枯的心理交战后的产物。“六年岑寂闭柴扉”,他所面临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困苦。壮岁闲居,他应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陶渊明诗句)的焦灼;削职为民,他应听得到小人幸灾乐祸的流言蜚语;门庭冷落,他要耐得住亲旧不来往的寂寞。这些,都不是强作达观所能压下去的,只能理智地分析,以道义节操砥砺自我,屏除一切是非毁誉的干扰,从而达到“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的沉静心境。这首诗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剖白,也是自警自励。他继承了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精神,也为后人提供了新的人格典范。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出处】唐祖咏《 终南望余雪 》。 【意思】林表: 林外。霁色: 雪停后的景色。句意: 山林外已露出雪霁的晴色,雪化了,傍晚的长安城里,更增加了寒气。 【赏析】作者从
-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福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里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
-
唐宋词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 。 【释】 1.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
-
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 ②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 ③ 【注释】 ①太一:神名。北宋时汴京
-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两句长江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两句关于长江的诗句,写出两句关于长江的古诗词名句,有关长江的古诗词名句,俩句。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3
-
这首诗见于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原书记道,东汉桓帝时,巴郡(今四川东部,治江州,在今重庆市江北)太守李盛,“贪财重赋”,人民十分痛恨,作了这首诗予以讽刺。
-
【原题】:良嗣以予生朝将至以古赋一首为寿作三绝与这勉其省愆念咎当在念亲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