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岸远沙平原文及赏析
南乡子·岸远沙平原文及赏析
原文: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译文
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唐教坊曲,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归路:回家的路。
⑶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
⑷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赏析:
这首词咏的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欧阳炯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
荣枯忧喜与彭殇,都似人间戏一常虫臂鼠肝犹不怪,鸡肤鹤发复何伤。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春暖来风痹稍退也。]还似远行装束了,迟回且住亦何妨。
-
【3368】谁在导演世界(边芹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6万字,2016年7月第2版,48元)△共4篇:[1]导演世界的暗手;[2]恶搞中国的暗手;[3]被偷
-
《史记》称其《吕览》。杂家著作。二十六卷。由战国末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召集吕门众多宾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集体编写而成的。《吕氏春秋》是先秦典籍中唯一可知确切写作年代的书。该书《序意》篇中提到其时为“维
-
【作品提要】 女神伊南娜决定独闯冥府,她事先预测到了凶险,做了种种安排。经过七道门后,她被剥去了全身的宝物与服饰,来到其姊冥府女王的宝座旁,却被冥府女王投以死亡的目光。伊南娜的侍者向诸大神求救,终于得
-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出处】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意思】自分别以来,事情变化很 大,就像沧海变桑田一样,我们叙完话 时,天色已晚,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 沧海事:世事变化极大,如沧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 这是一首有着较强反抗意识的诗歌,篇章短小如同匕首。诗人运用联章的结构形式随心而唱:天黑啦
-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
-
美国当代继艾略特*派之后雄踞诗坛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威廉斯与艾略特本是同时代人,但在艾略特雄踞诗坛时期,威
-
【名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注释与译文]风物依旧而人事全非,样样事情都不能遂愿,还未开言泪水已夺眶而出。这两句词,蕴含着词人对国破家亡的哀痛。“欲语泪先流”一句,高度概括了人们极度伤心时经常
-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