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笃行用典名句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难与易的取舍,大与小的权衡,充满了执两用中的辩证思维。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每一个宏图远志,都需要具体的支点;每一个瑰丽梦想,都需要现实的落点。凡事从细处着手,把小事当作大事干,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强调“小问题也要抓”;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他要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反腐败斗争中,他指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同志还引用过“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就是要告诉我们: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一定能达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境界。
■原典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三章
■释义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谋求解决难题的办法,要从容易之处开始,成就大事的行动,要从细微之处起步。天下所有的难事,必须从易事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无为”,但并不是让人们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规律去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终不为大”,就是为了“能成其大”,以“无为”求得“无不为”。
-
流落江湖万里归,相逢自慰已差池。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
雪来之时,我在窗前。我与雪,一窗之隔。 我在窗前,三日雪白。雪与我,只隔一窗。 其实,一个念头萌动很久,雪未来之时就已绸缪
-
一 行香子bull;游玩 张子耀 三月春光,暖意犹浓。颍河波动驶艨艟。莺歌雁影,垂柳葱茏。看桃花媚,樱花灿,李花丰。 堤边漫步,桥头观景,彩楼笙箫爱心融。花鸳银鹤,结对情衷。愿鹊桥搭,心桥会,梦桥通。
-
文王世子 【题解】 本篇由六节组成。第一节是《文王之为世子》,记周文王、周武王如何当世子,以及周公如何教育成王之事。第二节是《
-
送终 韦应物 奄忽逾时节, 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 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 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 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毕淑敏
-
古代八尺叫“寻”,寻的一倍叫“常”。“寻常”多用来指较短的距离或较小的地方。《庄子·天运》:“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这段话是说船可以在水中行进,若推广到陆地上,那么一辈子连
-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 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情人以诗相赠,自当进行回答。这三首诗正是桃叶
-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此词深得其中之昧。处处说燕,而终篇无一燕字。说它写得不像,却很像;说它像,却又不太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人主要通过烘托、陪衬等方法
-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