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用典名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还引用过汉代刘向说苑·政理中的一句话,“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大凡有作为者,都注重读书与运用的结合,不是读死书、死读书。习近平同志认为,看一个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是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要加强知识运用,必须做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二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三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原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
冬夜读书示子聿为陆游的一组教子诗,共八首,本诗是最著名的第三首,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底。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陆游在诗中勉励儿子做学问要早下功夫,坚持不懈,强调做学问不能满足于书本知识,必须“要躬行”——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才能学有所成。
诗的前两句,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刻苦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无遗力”三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诗眼。纸:书本。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意思是说,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难免肤浅,要透彻地认知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诗人冬夜读书生发的这一感想,是其一生为学最精华的体悟。诗人告诉儿子: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读书必须力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并能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诗人的这种见解,对后人的学习、求知同样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
-
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残莺着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十年分手今同醉,醉未如泥莫道归。
-
《定风波》·王质 王质 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 这首小令写关心国事和超然出世
-
古别离 作者: 屈大均 【
-
苏舜钦《望太湖》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 ② 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瞑阴。 ③ 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④ 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⑤ 【注释】 ①太湖:在江苏省吴县
-
疾风江上起,鼓怒扬烟埃。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投林鸟铩羽,入浦鱼曝鳃。瓦飞屋且发,帆快樯已摧。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
七十八自择所安七十八自择所安 张文定公齐贤,从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尔。后文
-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出处】唐.邱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 【意思】 草色刚受过一场雨的清洗, 松声传入打破了晚窗
-
名言: 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句意: 统治的地域广大, 只有俭朴从政, 方能获得安宁。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
-
汪士慎 目眩心摇寿外翁,兴来狂草活如龙。 胸中原有烟云气,挥洒全无八法工。 汪士慎,清书画家,详见汪士慎《题蚕豆花香图尺页》赏析。这首绝句,是汪士慎题咏自己草书及其创作心态的。 “目眩心摇寿外翁”。寿
-
李林甫秦桧李林甫 秦桧 【原文】 李林甫[1]为宰相,妒贤嫉能,以裴耀卿、张九龄在己上,以李适之争权,设诡计去之。若其所引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