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赵孟頫《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赵孟頫《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赵孟頫:吴兴山水清远图记

赵孟頫

昔人有言:“吴兴山水清远”,非夫悠然独往有会于心者,不以为知言。

南来之水出天目之阳,至城南三里而近,汇为玉湖,汪汪且百顷。玉湖之上有山,童童状若车盖者,曰车盖山。由车盖而西,山益高,曰道场。自此以往,奔腾相属,弗可胜图矣。其北小山坦迤,曰岘山。山多石,草木疏瘦如牛毛。诸山皆与水际路遶,其麓远望,唯见草树缘之而已。中湖巨石如积,坡陀磊磈,葭苇丛焉,不以水盈缩为高卑,故曰浮玉。浮玉之南,两小峰参差,曰上下钓鱼山。又南长山,曰长超。越湖而东与车盖对峙者,曰上下河口山。又东四小山,衡视则散布不属,从视则联若鳞比,曰沈长、曰西余、曰蜀山、曰乌山。又东壤,曰毗山,远树微茫,中突若覆釜。玉湖之水,北流入于城中,合苕水于城东北,又北东入于震泽。

春秋佳日,小舟沂流城南,众山环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与舡高低,洞庭诸山苍然可见,是其最清远处耶。

“图记”,是题画之文,一般记所画内容,析画心匠意,赞画技画艺。赵孟頫的这篇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则别出机杼,以精妙细微的笔致,摹山写水,传写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山水之神。

“吴兴山水清远”,这是前人对吴兴山水的赞誉,也是这幅山水图的取材和命意。然而,这寻常的“清远”二字,却不是常人所能体味得到的。作者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非凡的灵性和独具的慧眼,使他能在自然山水中发现高度的审美价值。这灵性,这慧眼,来源于“悠然独往”的游览和“有会于心”的妙悟。所以,文章开宗明义指出只有悠然独往而又有会于心,才能体会到吴兴山水的清远境界。

作者毕竟是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深谙艺术规律和艺术妙谛。他所标举的“悠然独往有会于心”,即前人论画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唯“悠然独往”,才能“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发现山川固有的美学价值;唯“有会于心”,才能“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使予代山川而言”,抉示出山川内蕴的审美情趣。

“吴兴山水清远”,正是作者“悠然独往、有会于心”的观感。他立足吴兴城头,以城南玉湖为主体,依循湖水流向,由上湖而中湖而下湖,错综有致地描摹了沿途山水胜景。

玉湖在吴兴城南不足三里处,其源出于天目山南麓,南水北下,汇聚而成“汪汪且百顷”的湖泊。以“玉”名湖,已摄水“清”之神;而湖水源出天目,流经城中,出而会苕水,入震泽,则传出水“远”之意。

而点缀在湖中、环抱于湖边的山、石,则极尽“清远”之致。上湖车盖山童童如盖,清阴宜人;道场山势清峻;岘山水际路绕,草树缘坡,清疏瘦劲。中湖浮玉,葭苇丛聚,若玉浮湖面,清莹喜人;上下钓鱼山两峰参差,闲雅清幽”;毗山景致清旷淡远,写尽山“清”之景。上湖群山坦迤,奔腾相属,遥看草木疏瘦如牛毛;中湖浮玉之南,上下钓鱼山、长超山,山山相连;越湖而东,上下河口山与车盖山遥相对峙,其东又座落沈长、西余、蜀山、乌山四小山,眺望远树微茫,状出山“远”之景。

至于春秋佳日,泛小舟溯流漫游城南,看众山环绕四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与小舟起伏低昂,洞庭诸山与水天一色,湖光山影,苍然可见。此时此际,山更清远,水更清远,无怪乎作者要赞叹它是吴兴山水“最清远处”了。景观的清远,情致的清远,交浑融合,不啻清远之最。

如果把这篇文章看作山水游记,固无不可,因为它确实是作者“悠然独往”的真实记录。或登城凭眺,或泛舟漫游,或远望或近观,或横视或纵看,山的形态,湖的流向,草的丛生,树的缘山,山、水、草、木、东、西、南、北,一一描画尽致。但是,倘细心体味,深入探究,就不难发现它确实是作者挥毫作画后所题的图记:“弗可胜图”,是画家难以笔传造化的喟叹;错落有致的布置,远近高低的描述,是画家着意经营的布局和摹写传神的笔触。只是文章构思精巧,不易识破罢了。元代史学家杨载说:“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这篇图记兼容赵孟頫的画意和文心,可说是其高超的书画艺术和文章技巧的完美体现。

猜你喜欢
  • 《跋子瞻和陶诗赏析》

    诗题“跋”字表示诗人对苏轼的尊敬。首二句“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分量极重,也切合事实。“时宰”章悖贬东坡于惠州,自以为东坡在那里既无自由,又不服水土,必死无疑。孰料东坡泰然处之。诗人平淡中概括了苏轼先贬惠州,再贬儋州,已至天涯海角之

  • 苏轼《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全诗鉴赏

    南山北阙两非真,东颍西湖迹已陈。季子来归初可喜,老聃新沐定非人。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稳如禅息息匀。自笑尘劳馀一念,明年同泛越溪春。

  • 《古诗十九首》情诗三百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 古诗是指萧统《文选》辑录的《古

  • 宋词典故“青鸟”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青鸟 【出典】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又,《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

  • 《送客洞庭西‌赏析》

    送别是历代文人经常歌咏的主题,作品汗牛充栋。而这首诗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显出诗人的创造才华。诗总共十句,分两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在洞庭湖西岸送客。从描写的城市看,当即元代岳州府首府,今湖南省岳阳市。第一句总括全诗,点明诗的内容、送客的地点,所以诗就以此句为题。二至八句对送客地点的风光进行详细描

  • 袁易《烛影摇红·春日雨中》遗民隐士词作

    张炎词宗师姜夔,崇尚清空骚雅,袁易以其隐逸生活中对春情的感触入词,确实颇得“清空”之三昧,登堂而近于入室了。

  •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原文与赏析

    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7

  • 古代名句“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注释与译文

    【名句】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注释与译文]啅(zhào),聒噪,众口烦杂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捎句话儿告诉那些燕雀,不要叽叽喳喳相互吵嚷不休,你们要看到万里高空中还有那翱翔的鸿鹄呢!诗句比

  • 《晚春田园杂兴(其三)》(范成大)原文|鉴赏|赏析

    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阳和扇气,播厥之始,乃农耕之要月;春天,“阳春召我以烟景”,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可抒写者亦最多

  • 《古文观止·《国语》·敬姜论劳逸》鉴赏

    古文观止·《国语》·敬姜论劳逸 (鲁语上)公父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