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汉书·儒林传(节选)》原文注解与鉴赏
汉书·儒林传(节选)班固
古之儒者,博学虖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谊。西入周,南至楚,畏匡戹陈,奸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古今之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也)!”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缀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皆因近圣之事,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张居陈,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至于威、宣之际,孟子、孙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敺适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搢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然后喟然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皇庠序之事也。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51〕延〔52〕天下方闻之士〔53〕,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54〕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予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55〕贤材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56〕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57〕自京师始,繇〔58〕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59〕,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60〕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61〕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62〕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63〕,所闻,令相长丞〔64〕上属所二千石〔65〕。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66〕偕〔67〕,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68〕可以为郎中,太常籍〔69〕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70〕者。臣谨案诏书律令下〔71〕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72〕,训辞〔73〕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74〕留滞〔75〕。请选择其秩〔76〕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77〕。请著功令。它〔78〕如律令。”
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79〕多文学之士矣。
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平帝时王莽秉〔80〕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81〕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
-
【原题】:朗上人见访复谒不遇留刺而还有诗见谢依韵和答
-
【注释】:原题:巢南书来,谓将刊长兴伯吴公遗集,先期得公真迹小札一通,又得王山史先生所撰夏内史传及为内史营葬 事甚详,喜极驰告,索诗纪之,应以四律
-
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酒中真复有何好,孟生虽贤未闻道。醉时万虑一扫空,醒后纷纷如宿草。十年揩洗见真妄,石女无儿焦谷槁。此身何异贮酒瓶,满辄予人空自倒。武昌痛饮岂吾意,性不违人遭客恼。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
-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往往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他们把贫困作为动力,发奋图强,穷则思变,不堕青云之志,终于成才,走上了成功之路,创造了辉煌。 白屋: 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 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题】 此诗约作于天宝初,时诗人为江宁县丞,友人辛渐将北上洛阳,昌龄在润州(今
-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②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③三十既成立,吁嗟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④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⑤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
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成,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成,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家卡尔·施特恩海姆*1911-1916年间发表的连续性系列喜剧,结集时标以此名。这一系列喜剧包括《裤子》(1911)、《势力小人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经
【4489】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经济建设(中组部组织编写,党建读物出版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