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廉政用典名句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从坚决反对“四风”,到倡导全民节约,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要求制止奢靡之风。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也危害公信、败坏风气。如果成天忙于应酬、耽于享乐,穿梭于高档会所,沉迷于推杯换盏,常常是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哪有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哪有时间思考问题、研究工作?细审奢靡之风的危害,不仅在于腐蚀干部、损害形象、破坏公信、败坏风气,还在于奢靡往往与腐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伴而生,奢靡之风也往往源于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慷公款之慨,成一家之奢。把有限的社会资源用于满足口腹之欲,任由奢靡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正因为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
■原典
是时,魏王泰礼秩如嫡,群臣未敢谏。……遂良曰:“今四方仰德,谁弗率者?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遂良曰:“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帝咨美之。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
■释义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一语,为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向唐太宗的谏言。渐:征兆、苗头。意思是,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
据新唐书记载,唐太宗四子魏王李泰颇受宠爱,其礼仪等第及爵禄品级均与太子相同,大臣们都不敢谏言。褚遂良认为太子、诸王应有定分。唐太宗不以为意,并说:当日舜帝制造了漆器,禹帝雕饰俎器,谏言者不下十人,食器之类的小事为什么要如此苦谏呢?褚遂良答道,雕琢妨害了农事,过分的彩绣耽误了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如果喜好漆器不止,发展下去一定会用金子来做器具;喜好金器不止,发展下去一定会用美玉来做器具。因此诤臣必须在刚露出奢侈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唐太宗很受触动,深表赞同。
-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阮瑀与陈琳俱在曹操幕下掌书记之职,以善写表章著称。其诗被钟嵘评为 “平典不失古
-
忆扬州 作者: 徐凝 【原
-
[南非]纳丁·戈迪默/著邹海仑/译《高速公路上的雄狮》全文赏析
高速公路上的雄狮[南非]纳丁·戈迪默 著邹海仑 译作者简介纳丁·戈迪默(1923~),南非白人女作家,父亲是立陶宛的犹太移民,母亲是英国
-
【注释】:这首谐谑词很有名气。据说是作者在“重九遇雨,奉敕口占” (见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十一)。词的情调是滑稽调侃,起到的艺术效果是“俗不伤雅,谑不为虐”的艺术效果。词的上片写猖獗的语势,下片写登淋雨的狼狈相,采用夸张词侃手法。上片以口语
-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近体 诗的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是唐代以后 的主要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
-
【解题】 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不到三年,就遭谗被放。而后又开始了新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即写于第二次漫游中的天宝十一载(752)。当时,他与岑勋正做客嵩山友人元丹丘处。三个友人相会,酌酒命杯,诗情酒兴
-
解放中南是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共同担任的作战任务。中南方面由林彪、罗荣桓等率领的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武汉后,随即解放湖北中部、北部及江西北部。1949年7月10日,四野同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一起,在西起宜
-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作品赏析【注释】:一首翰林院北厅花下作,一首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在群芳斗
-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
-
【名句】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语出清代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诗。画家应当画云中的神龙,做人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非凡的志向。云中龙:传说龙在云中最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