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子全书

爱莲说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19个字。

从表面上看,这篇题目叫爱莲说,文章也的确是做在作者对莲花的爱好上,而实际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作者并不是就莲论莲,乃是以莲自比——通过对莲花的形态和习性的描绘,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总冒一笔,先把题目中的一个“爱”字提了出来。接着便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衬,来衬托下面的“爱莲”。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作者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陪衬呢?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同莲花相比较:莲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却没有菊花那样的傲气;莲花的艳丽同牡丹相似,却没有牡丹那样的俗气:比较之下,莲花就显得十分突出了。同时,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一向为人传诵;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这样说也有其事实上的根据。

再接下去,就说到“爱莲”的本身了,作者在“予独爱莲之……”的下面,一连用了七个句子,从各个方面极言莲花的美德,从而为后文的“君子”二字写照:“出淤泥而不染”,写君子操守之坚;“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君子德行之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君子品格之高和声誉之盛:于此可见作者之爱莲,就在于莲花具有君子的美德。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进到第二段,作者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独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乡野的隐士逸民;将一味浓艳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显贵;将具有前文所述种种美德的莲花,比作高尚的君子:这是对花品的精确评价。再从三种花联系到三种爱花的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说明隐逸是人所难能;“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说明君子的可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富贵是人所共欲。这里的一个“鲜”字和一个“同”字跟前文的两个“独”字相呼应,“众”字跟“世人”相呼应。同时从用字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爱菊的陶渊明的景仰,对爱莲的自己的称许,而对于爱牡丹的为数众多的世人,则表示出无情的鄙薄。文章到此结束,可以说是“止于其所当止”。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大师,宋史说“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文如其人,这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就正好表现出了他的这种高尚人品。至于这篇文章的行文,也有一些值得注意之处:第一是平淡自然,富有情味,通篇没有艰涩险怪的字句,也没有烦琐浮泛的文辞;第二是委婉含蓄,不露锋芒,以三种花比三种人,“内意能尽其理,外意能尽其像”:这些本来是宋代散文共有的特点,而在这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中,更是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附带再说两个修辞上的问题。南宋文论家吕祖谦说得好:“文字一篇之中,须有数行齐整处,须有数行不齐整处。”爱莲说整篇都从三种花的比较落笔,基本上用的是排比的手法,但在三处比较之中,除了中间一处是完全齐整的以外,篇首一处和篇末一处的句式、词面,以至叙述的详略,排列的先后,都是不尽相同的;这样就显出了行文的错综变化,既能够适应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又可以避免形式上的单调呆板。还有,“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三句,以花比人,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但这种比喻要比一般的比喻复杂一些,古代文论家特称之为“类喻”。所谓“类喻”,就是“取其一类,以次喻之”的意思。它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连续使用几个比喻,彼此贯串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是几个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同类的,如这里的“菊、牡丹、莲”同属花卉一类,几个用来比喻的事物也必须是同类的,如这里的“隐逸、富贵、君子”同属人品一类。这种比喻手法,在古文中经常可以见到。

猜你喜欢
  • 国风·陈风

    国风·陈风 陈:今河南省淮阳,柘城,安徽省毫县一带。 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白居易诗词《钱塘湖春行》全诗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 钱起《远山钟》

    钱起《远山钟》唐山水诗鉴赏 钱起 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 欲寻声尽处,鸟灭寥天远。 这首小诗,粗读只觉得平淡无奇,而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诗中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它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此诗的题目是《远山

  • 《劝少年·[唐]李锜》原文与赏析

    [唐]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的作

  • 苏轼《赠山谷子?此诗当为陈师道作?》全诗鉴赏

    黄童三尺世无双,笔头衮衮悬秋江。不忧老子难为父,平生崛强今心降。我来喜共阿戎语,应敌纵横如急雨。生子还如孙仲谋,豚犬谩多何足数。黄家小儿名拾得,眉如长松眼如漆。只今数岁已动人,老人留眼看他日。笑君老蚌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全诗鉴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品赏析[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

  • 韦应物《登高望洛城作》全诗赏析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圣主乃东

  • 晏殊《奉和真宗御製后苑杂花海棠》全诗鉴赏

    太液波才绿,灵和絮未飘。霞文光启旦,珠琲密封条。积润涵仙露,浓英夺海绡。九阳资造化,天意属乔繇。

  • 《洞仙歌》苏轼词翻译赏析: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 凭阑人·无题:点破苍苔墙角萤

    凭阑人·无题 无名氏 点破苍苔墙角萤。战退西风檐外铃。 画楼风露清。玉阑桐叶零。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