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兰亭集序》译文与赏析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题解】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他精通古代各种文体,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称为“书圣”。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举行宴会。参加宴会的人饮酒赋诗,事后并将它们结为诗集。王羲之为此诗集写了这篇序言,记下了宴会的盛况与观感。此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15],列坐其次[1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注释】

[14]修禊:古代习俗每年阴历三月巳日,人们临水洗濯嬉游,以祛除不祥。

[15]流觞:修锲时将盛酒的杯子放在回环的水溪上,任其漂浮,而人们列坐水边,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喝酒。

[16]次:处所,地方,指曲水边。

【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行聚会,在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名望的贤士都到了,老的少的聚在一起。这里有高山峻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挺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湍急流淌,辉映环绕在兰亭两侧,引溪水为曲水流觞,人们在曲水旁边依次就座,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繁盛场面,但一边饮酒,一边咏诗,也足以让人畅抒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清风徐徐,拂面吹来,抬头,天空广大无边,低头,地上事物如此兴盛繁茂;这样来放眼纵览,开阔胸怀,足以尽情享受眼观和耳听的无穷乐趣,真的是很快活啊。

【原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17]。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8]。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19],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注释】

[17]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短暂的时间。

[18]形骸:指身体。

[19]修短:指人的寿命长短。化:造化,自然。

【译文】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非常短暂。有人喜欢敞开胸怀,与知己在室内倾谈;有人喜欢把情怀寄托在自己爱好的事物之上,不受约束,放纵游乐。虽然人们的爱好不一样,沉静、浮躁也各不相同,但一旦他们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忘形于一时,得到暂时的满足,竟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等到对他们的所得感到厌倦时,情怀就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无限的感慨也就油然而生了。曾经所喜欢的东西,在顷刻之间,已经成为往昔,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生的生命长短不一,完全听由天命,而最后终将化为乌有呢?古人说:“生死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这怎么能不令人悲痛呢?

【原文】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2]。

【注释】

[20]喻之于怀:从心里理解明白。

[21]齐:等同。彭:彭祖,相传为古代的长寿者。

[22]斯文:此文。

【译文】

每每得知古人兴怀伤感的缘由,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我总是对着文字不断悲叹,心里却很难说出原因。我本知把生和死等同起来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矫妄做作的。后代看待今天,就像今人看待古人,真是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录下今天在兰亭聚会的人,并抄录他们所作的诗赋。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也不同,但是人们所发的感慨还是差不多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书时,恐怕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吧。

【评析】

本篇是为宴饮诗集而作的序言,描绘了聚会于山林的欢快盛况以及随之产生的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文章先简要介绍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然后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兰亭的自然环境和周围的景物。聚会的盛况,写出了人生之“乐”。由记事而抒情,从人的志趣不同,性情各异,对生死的感触颇深,极写人生之“悲”。对人生短暂,稍纵即逝,不可挽留作出了感叹,流露出了无奈和悲哀之情。虽然作者心绪悲哀,但仍有力地驳斥了庄子的虚妄论,从而肯定了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

这篇序文前段叙事,后段抒情;前段写实,后段写虚;前段写乐,后段写悲,清新自然。成为后世极为推崇的佳作。古往今来,无数人对人生的终极意义进行过探索,但是谁也未曾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许思考本身就是意义吧!

猜你喜欢
  • 古代名句“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注释与译文

    【名句】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注释与译文]游人,离乡远行的人。合,应该。两句的意思是:人人都说江南好,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极写江南的迷人。 参考文献 (五代·前蜀)韦庄《

  • 《新丰行赏析》

    【注释】:鸿门高,高屹屹(叶)。日光荡,云雾塞。双舞剑,三示玦。壮士入,目眦拆(叶)。谋臣怒,玉斗裂。网弥天,龙有翼。龙一去,难再得。

  • 宋词典故“玉质金相”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玉质金相 【出典】 《文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崔颢的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文人崔颢创作的诗句。上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描绘了湖北汉阳春天的景色,阳光明媚,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下一句“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了洞庭湖的美景,洲上的芳草青青翠绿,蓬勃生长。接着问道“日暮乡关何处是?”意为黄昏时分,故乡的关口在何处?是想念家乡的人忧心忡忡。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描绘了江水上的烟雾氤氲景象,颇具禅意和忧伤情调。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反衬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流年逝去的追忆之情。

  •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人际关系·识人”类的诗句。 天地旷远辽阔,但人们仍然可以认识和了解它们,只有人

  • 杜甫《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汉州时》全诗赏析

    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希阙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辉。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广德元年春至汉州时作,故云“春池赏不希”西湖在汉州,即所云城西池也。又曰:《

  • 杜牧《登乐游原》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因西汉宣帝建乐游苑于此而得名。其地高敞,登高北望,可见西汉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等

  • 苏轼《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全诗鉴赏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漫}。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所欢在一醉,常恐樽中干。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但

  •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赏析》

    诗中用翡翠鸟比喻自己,向友人表达了自己经终不渝的抗清信念。前两句感叹自己年迈体弱了,抗清的志士也少了。后两句表示,自己决不灰心丧气,一定要把抗清斗争进行到底。【解释】①路舍人--指路泽溥。他是明末大臣路振飞的儿子,明亡后和弟弟路泽浓隐居太湖

  • 周密《野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野步》是周密创作的一首绝句,原文描绘了乡村山水的美景。诗中以自然景物来抒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以简洁明了的笔法将大自然的美妙表达出来,给人一种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愉悦感。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田野间行走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诗中诗人的留恋之情也引人深思,我们在都市繁忙的生活中应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受它的魅力。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