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多闻曰博,多见曰闲
多闻曰博,多见曰闲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修身)
【鉴赏】 古代社会的信息传递能力极其低下,掌握知识的途径除了向贤师求教学习,阅读典籍效法古人之外,最根本的就是依靠自身的社会经历,多听多看,乃至多思多想,通过自己的阅历与识见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论语·为政载:“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又论语·述而载:“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在日常生活与国家政事中都强调要多闻多见,以此消除疑虑与危机,掌握知识与技能。这即是常言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典籍之外,生活经历中的所闻所见亦是对自身知识的重大补充与实践凝练。孔子又曾提出“益者三友”的概念,而“友多闻”这一条,正被他列入其中。荀子说“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就是表明了他对“闻见”这一行为的重视态度。博,意为广博,多闻之人能以所听闻之事与自己所学所知相互启发参证,引起思索,以广博的信息、知识消除自己的疑惑与忧虑。孔子说“言寡尤”,就是指能避免罪患从外部加至自身。闲,指娴熟,多见所行之事就能对此娴熟了解,从而行事感觉宽大舒泰,毫不迫遽。与闲博相反,浅即谓浅薄、肤浅,陋即指鄙陋、寡陋,我们若说某人“浅陋”,就是批评他“少闻少见”的缺点,故而“浅薄”一词也能算作是“孤陋寡闻”这一成语的注解了。古人多将“孝悌”与“闲博”二词对举,前者是儒家强调的“为仁”之本,而后者经孔子提出,又由荀子强调后发扬光大,亦能称作“为学”之本,这两者互相影响,是古代君子修身处世的根基所在。今人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知识对我们而言不再是困难,然而“多闻多见”的要求却显得更为迫切,因为所知愈远,未知弥多,我们所需认识的世界与古人相比,更为广袤未知,对自身识见与技能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我们处于当下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最为急切的要求之一,或许就是在无比纷杂繁冗的信息海洋里挑选和获取个人所必需的知识吧。荀子提出“多闻多见”的学习方法与要求,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立身行世的金玉良言。
-
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九)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
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题解该诗写于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暮春,杜牧仍在齐安郡刺史任
-
《节俭谨信。》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八年下册语文古诗词,内容包括八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全部20首古诗词,八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人教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作于1925年6月7日,发表于这首见于《华盖集·咬文嚼字(三)》。原文说:“据考据家说,曹子建的《七步诗》是假的。但也没有什么大相干,姑且利用它来活剥一首,替豆萁伸冤。”
-
自君理畿甸,余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州趣每怀。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笼字在古诗词中两读,内容包括笼字有哪两种读音和组词,带笼字的古诗,《泊秦淮》中两个“笼”字的赏析及作用。笼 [ lóng ]组词:竹笼、兔笼、囚笼、蒸笼、笼子。释义:1.笼子;2.旧时囚禁犯人的刑具;3.蒸笼;4.把手放在袖筒里。二、笼 [
-
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楚岸梅香半入依,冻云银铄晓光飞。遥应便面逢人处,走马章街失路归。
-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相呼,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