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林纾《记九溪十八涧》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林纾《记九溪十八涧》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林纾:记九溪十八涧

林纾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岭。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尤诡异。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迭,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絅。

林纾这篇游记,写他游览杭州名胜九溪十八涧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受。乍读,感到作者行文简洁、自然、疏散,好象是信笔所至,随意出之。细细品味,始觉得它是经过精心构思而成的。

文章起笔就饶有诗情画意:“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将一个美妙的山水风景特写镜头推出来。“澄然”二字,写出溪水的清澈碧透;“迎面”二字,活现出作者与同游者陡然发现清溪时的新鲜、惊奇和欣喜。可谓境与神会;真气扑人。而后,再补叙九溪的源头,交代自己的游踪。这样开头,便有引人入胜之妙。

接下来,总写山势和溪流的特点。因为是总写,故用笔极省俭。写山势,仅用十五个字,便描状出它的陡峭、沟壑多、盘曲蜿蜒、林木深翳、路径难辨等特点。写溪流,只多了一个字,却更生动,更妙。“东瞥西匿,前沿有阻而旋得路”二句,从旅游者寻径探路的举止,忽隐忽现的身影、东张西望的神态,活现出溪涧交错,峰回路转的景色。这不就是陆游诗中那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吗?画意浓,诗意也浓。游客的惊疑诧异和雀跃欢欣,也从“若”与“旋”二字得以含蓄地表现出来。“苍碧莫辨路径”一语,还给整幅画面渲染出一片苍碧的底色,使人感到已进入一个林木幽深的清凉世界。

以下两段,分写溪涧和山。九条溪十八道涧,倘若逐一写来,难免平板累赘。作者巧妙地捕捉住溪和涧的基本特征,并在对比中描绘它们。写涧,主要写其动势。那一道道涧水,同横亘着的大石相冲激,浪花飞溅,水中蒲藻交舞,令人惊心动魄。写溪,却着眼于它的静态美:溪流浅得几近泥沼,游人可以踏革穿行;稍深的,也平缓清澈宛如明镜,可见到水底的金沙白石。一个动如脱兔,一个静若处子,动静相映,意象鲜明如画。

对山的描写,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如果说,写溪涧是运用白描,借动静相生来创造诗情画意;那么,作者写山则是动用他手中的调色板,让鲜丽和谐色彩把诗情和画意吟唱出来。你看,漫山的茶树、枫叶、松树,是大片的苍碧;刚刚绽出的笋芽儿,是嫩绿嫩绿的;从林表望去,空濛的云气是浅灰色的;这就把点缀在山路两旁的杜鹃花衬托得鲜红似火。再加上山岩间的太阳时隐时现,金黄的霞光忽明忽暗,更使得山色不断变幻。真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春山画!

作者写山,还借助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渲染情韵、氛围,创造画意。那攒动于岩顶的笋壳儿,在作者的想象中好象老人干疏的头发;那山腹中层层折迭的怪石,象书橱,象茶几,象一匣子一匣子的书。这几处比喻、拟人意象新鲜贴切,充满情趣,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林纾主张散文要讲究意境的创造。他说:“意境者,文之母也。一切奇正之格,皆出于是间。不讲意境,是自塞其途,终身于讲道之日矣。”(春觉斋论文)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想象丰富,状景生动,色彩鲜明,语言精炼,构成了诗情与画意交融的意境,把九溪十八涧这一风景名胜的深邃秀丽风采再现了出来,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与作者同享寻幽揽胜之乐,俨如一首美妙的山水散文诗。

猜你喜欢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 苏轼《扈従景灵宫(一作:奉和颖叔万寿观)》全诗鉴赏

    道人幽梦晓初还,已觉笙萧下月坛。风伯前驱清宿雾,祝融骖乘破朝寒。英姿连璧従多士,妙句锵金和八銮。已向词臣得颇牧,(时颖叔新除熙河帅。)路人莫作老儒看。

  •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

  • 《在狱咏蝉赏析》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

  • 王维《鸟鸣涧》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是他山水诗作的名篇之一。开头两句写春夜山间的寂静空旷。人闲二字,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为前提,才能发现桂树的花瓣在晚风中徐徐飘落。落

  • 杜牧《郡斋独酌 黄州作。》全诗赏析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甘英穷四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促束自系

  • 国学名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出处和解释

    【名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语出宋代陆游《夜吟》诗之二。深夜,一人独坐孤寒的灯下,恍然领悟诗道而会心一笑,这才是仿佛服用了金丹,达到脱胎换骨的境界之时。两句诗是作者几十年创作的经验之谈,是

  • 《鸥堂日记二则》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周星誉 1 二则 ·之一 (咸丰五年) 2 五月二十五日丙戌,小暑,晴。申刻北风甚大 3 ,遂雨,有雷,傍晚霁。同寄公、季贶出门看荷花 4 。行田埂上,雨后泥泞,失足落水中,双踝皆没 5 ,不觉自

  • 祭文赏析·《祭周公盈海文》(万全琳)

    祭文赏析·《祭周公盈海文》(万全琳) 维天运己

  • 《讽赋歌》情诗三百首赏析

    讽赋歌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