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春宵》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举进士,授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签判。神宗熙宁中,历知密州(今山东高密)、徐州(今江苏徐州)、湖州(今浙江湖州)。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讽刺新法,被贬为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惠州(今广东惠州)、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安置。徽宗立,敕还,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苏轼在散文与诗词创作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四库全书收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全宋诗录其诗四十九卷又九十句。春宵一作春夜,春宵也就是春夜,此诗写春夜的美丽与令人眷念。
前一句写所感。春夜非常美妙而宝贵。“一刻”指很短的时间,古代计时器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刻,一刻是14.4分,相当于现在的一刻钟。句中将“一刻”与“千金”加以对照,说明时间很短而价值极高,充分显示了春宵之宝贵与值得珍惜。这句诗也成了千古流传的成语。
后三句写所见所闻。第二句写花香清幽,月色柔和。因为是夜晚,花的颜色与形状看不清楚,所以通过花香来写花。“月有阴”指月亮被云遮住了,月色有点儿朦胧。第三句写楼台上传来了优雅的歌声,还有伴奏声。“歌”指唱歌;“管”指管乐,如笛与萧。“声细细”指声音比较低。末句写院落里设有秋千,可见很大、很深,还有花园,在夜色中显得很安静。
此诗在结构上颇有特色,用一句写情,用三句写景,但是又过渡自然,非常和谐。此诗还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嗅觉形象糅合在一起,多角度地描写了春夜优美的环境。
-
《秋海棠·满庭芳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戴铭
-
[宋]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这是苏轼为其外甥所作的一首赠言诗。“柳氏二外甥”长名柳闳,次名柳闢,是苏轼妹婿柳仲远之子,书法家柳瑾之孙。柳氏兄弟“才德
-
关于学识渊博的古诗词(在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或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学识渊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诗句,在古代诗词中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或诗句,有关学习或者说人知识渊博的诗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南宋·陆游《文章》译文: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2、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
这首词开端即写梅花凋谢“宫粉”状其颜色,“仙云”写其姿质,“雕痕”、“堕影”,言其飘零,字字锤炼,用笔空灵凝炼“无人野水荒湾”句为背景补笔。仙姿绰约、幽韵冷香的梅花,无声地飘落在阒寂的野水荒湾。境界空旷悠远,氛围淡寒。“古石埋香,金沙锁
-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首思妇之词,也是易安词中的另类,有
-
三十辐共一毂 ① ,当其无,有车之用 ② 。 埏埴以为器 ③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④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⑤ 。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直条
-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入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野鸟窥我
-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作品赏析原注:时汉中王兼道士席谦在会,同用荷字韵。【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秋作。《吴郡志》:席谦
-
顾野王:虎丘山序 顾野王夫少室作镇,以峻极而标奇;太华神掌,以削成而称贵。若兹山者,高不概云,深无藏影,卑非培塿,浅异棘林。秀壁数寻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打破在井沿上。比喻担着风险做事总有失手的时候。此语出现甚早。 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记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楚王想聘任陈仲子为相,派去的使者看到陈仲子正在浇菜园子,便说:“我看你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