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修身用典名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修身用典名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难和易的对比,在“修身”的问题上,体现尤其明显。习近平同志曾经引用过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的确,善的德和行,大多与节制、奉献、坚持有关,这要有更强的意志品质、更高的精神境界,因而显得尤其艰难。而恶德恶行,则往往会给人一时的快感和享受,因而引人沉迷放纵。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善越是难、从恶越是易,领导干部越要加强内心自律。一次雪崩,往往是由一片雪花而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线一旦被攻破,就可能一泻千里。对于普通人,这就需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而对于领导干部,更需要心怀坚定的意志,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固守内心那一方净土。

■原典

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quān)乎?”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释义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国语中收录的一句谚语。登:攀登高山。崩:山石崩坠。意思是,学好难如登山,学坏易似山崩。

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驱逐,逃到成周。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赞同,然而卫国大夫彪以为不可,并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谚语以及前朝教训加以劝阻。

这句古谚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从善之难、从恶之易,是古代先贤的劝世箴言,为后世政治家所重视。据南史·宋文帝纪记载,宋文帝刘义隆为倡导新政,荡涤官场的颓废,曾劝诫群臣道:为官为政,切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此后,刘宋政权开启了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猜你喜欢
  • 《落星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落星寺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

  • 梅勒,诺曼作品分析

    【生卒】:1923—【介绍】: 美国存在主义*作家。生于新泽西州朗布兰奇,童年在纽约犹太人居住区度过,194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取得理学

  • 刻的古诗词(含有刻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刻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雕刻的古诗词,含有“刻”的诗句,想在钢笔上刻古诗词,哪些比较适合。本耻弹冠良易挂,未尝刻印敢烦销 宋 · 陆游《七月二日夜赋》不知入夜能来否,红蜡先教刻五分 唐 · 皮日休《奉和再招(一作文燕招润卿

  • 一首通俗有趣的唐诗,诗人竟然因此金榜题名

    虽然和这个朱庆馀仅一面之交,但爱才惜才的张籍还是不遗余力的宣传、推荐了他,使他短时间内声名鹊起。果然,这一年,越州才子朱庆馀金榜题名。

  • 宋词典故“元真子”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元真子 【出典】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张志和传》:“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

  • 唐宋散文之舒元舆《牡丹赋序》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舒元舆《牡丹赋序》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 1 ,自幽而芳,不为贵者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 2 ,有众香精舍 3 ,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阚 4 ,因命移植焉。由此

  • 《踏莎行·月华如水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写的是月下美景。“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先写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练的水波,再写水边的淡烟衰柳, “淡”和“衰”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忧愁的氛围。月影衰柳,淡烟波纹,景致如水,又是

  • 小说《果树园》原文和鉴赏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起了清朗的笑声。这些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

  • 白居易《牡丹芳》全诗赏析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

  • 荔枝图序

    【题 解】本文是一幅画上的题词,又似一篇植物标本说明。全文通过对荔枝习性及其特点的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