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敬民用典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心系群众、情牵群众,发展有什么价值,改革又有什么意义?正所谓“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再到矢志形成公平制度环境,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论述,正在形成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杜甫诗中“大庇天下寒士”的文学意象,正代表着习近平同志的浩荡胸怀和执政关怀。其实,这种关怀,不正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久弥新的价值追求吗?“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身为领导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就应该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原典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
杜甫这首歌行体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安史之乱”中,杜甫一家历经坎坷辗转来到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边盖起一座草堂,有了栖身之所。不料,怒号的秋风卷走了草堂上的茅草,夜间一场暴风雨又袭击了他的茅屋,弄得屋漏床湿。运途多舛、衰老贫困的诗人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这首诗最为撼人心魄的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的善良愿望和博大胸襟,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庇:遮护。寒士:贫寒之人。全句表现了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面对着“床床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苦难处境,诗人没有仅仅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免受其苦,哪怕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宁苦自身以利众生的济世情怀。
-
曹雪芹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
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希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希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作品赏析荆溪白石出一作“溪清白石出”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
-
此诗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是说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颔联“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意思是说: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作客呢?这是以设问的语气表达难言的隐衷,
-
说命中第十三说命中第十三 【原文】 惟说命总百官[455],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456],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457],承以
-
【原题】:时官多以封州俸薄井邑萧条居处湫隘为欢观如闻而赋之
-
在水上书写昨夜小酒之后,你打来电话。这个夏天出生的人,走过了不惑,内心仍有困惑。你说,天命也将近,不知道天命在哪里。终其一生,每个
-
刘代领·清水洗苦刘代领那年她高考又落榜了,在县城看完榜后,她觉得这次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一直挨到天黑才回家。第一年高考落榜对她
-
忙碌的一天结束,让我们伴随着唯美的文字入睡吧。以下是晚安唯美文字,一起看看吧! 晚安唯美文字1 1、抛开日常生活的琐碎,忘记白天工作的劳累,让习习晚风当床,让丝丝清凉当被,让我美好祝福陪你入睡,晚安!好梦! 2、女生睡不着,躺在床上拿着手机上QQ,看到他在线,然后聊天,不小心睡着了,一直没有回复,第二天起来看到男生最后一句只是轻轻的:傻瓜,又睡着了?晚安! 3、宁静的夜晚,美丽的天空,丝丝的微风,对你的关怀一直在心中。悠悠的祝福
-
【4104】荡起幸福人生的双桨(王伟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万字,2014年9月第1版,15元)△4部分:[1]什么是人生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