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秋声赋》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秋声赋》译文与赏析

秋声赋

秋声赋

北宋·欧阳修

【题解】

此赋作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是欧阳修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已身居高位,但回首坎坷的仕途,心中总会隐隐作痛,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在本文中除了描绘自然界的秋景外,还对世事艰难、人生不易的现状抒发了个人的无限感慨。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20],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21],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22],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注释】

[20]悚然:吃惊的样子。

[21]鏦鏦(cōng)铮(zhēng)铮:象声词,金属撞击声。

[22]衔枚: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口里横衔一根像筷子的小棍,使他们不能讲话,保持部队肃静,以免被敌人发觉。衔:含。

【译文】

夜里,我正在读书,突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传来,我吃惊地侧耳倾听,自语说:“奇怪啊!刚开始是淅沥的雨声夹杂着萧瑟的风声,忽然间就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就好像波涛在夜里涌起,风雨骤然来临。它撞到物体上,鏦鏦铮铮,好像金属之间互相撞击的声音;又好像赶赴战场杀敌的士兵,口衔短枚急速前进,听不到号令声,只听到人马行走的声音。”我问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啊?你出去看看。”书童回答说:“外面星光月色,明亮皎洁,银河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中,四周都没有人声,那声音像是从树林里传来的。”

【原文】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23];其容清明,天高日晶[24];其气栗冽,砭人肌骨[25];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26]。

【注释】

[23]烟霏云敛:指天气阴暗。霏,纷扬。敛,聚集。

[24]日晶:阳光灿烂。

[25]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是针刺的意思。

[26]一气:指秋气。余烈,余威。

【译文】

我说:“唉!多么悲伤啊!这是秋天的声音啊。它为什么就来了呢?”秋天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天色阴暗,烟云聚集;它的容貌清新明朗,天高气爽,阳光灿烂;它的气候寒冷凛冽,刺入肌骨;它的意境萧条,山水寂寞冷落。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凄切切,像是在怒吼一样。秋天没有来临的时候,绿草繁茂蓬勃生长,树木青翠茂盛,非常可爱。可是一旦秋风来临,草被秋风扫过颜色就变了,绿树遇到秋风叶子就落了。它之所以能吹败草木,就是因为秋气的余威啊。

【原文】

夫秋[27],刑官也,于时为阴[28];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注释】

[27]“夫秋”二句:上古设官,以四时为名,掌管刑法的司寇为秋官。

[28]于时为阴:古人以阴阳配四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译文】

秋天,是刑罚之官,在时令上属于阴;又是战争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所以被称作天地间的肃杀之气,常常将肃杀作为主旨。自然界对于世上的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所以它在音乐方面属于商声,商声代表西方的乐调,夷则是七月的律名。商,就是伤,万物衰老之后就会有一种悲伤;夷,就是杀,万物过于茂盛而必然走向衰败。

【原文】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29],黟然黑者为星星[30]。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31],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

[29]渥然丹者:指红润的容貌,这里指年轻人。槁木:枯木,这里指衰老。

[30]黟(yī)然:黑色的样子。比喻年轻。星星:形容鬓发花白。

[31]戕(qiāng)贼:残害。

【译文】

唉!草木本是没有情感的东西,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飘零消亡;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数不清的忧虑触及他的心灵,数不清的琐事劳累他的形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伤他的精神,更何况要去思考他力所不及的事,忧愁那些他的智慧不能解决的事!这样,他红润的容貌就会变得衰老,乌黑的头发就会变得花白。为什么要用并不是金石的身躯去和草木争荣比胜呢?应该思考是谁给自己带来如此多的磨难,又何必去怨恨这凄凉的秋声呢!书童没有回答我的话,低头睡了。只听到墙壁四周虫子唧唧鸣叫,就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评析】

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统领全篇,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由静到动,令人惊悚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

作者运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形象地描绘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悲感,反映了作者历经宦海沉浮产生的清心寡欲的思想。接着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作者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

本文中表达的作者清心寡欲的心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人们承受着太多的压力,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态去对待生活,而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这样生活才能处处充满喜悦。

猜你喜欢
  • 谁成全了陆逊

    谁成全了陆逊读《三国演义》,感觉陆逊是个让人眼亮的人物。有一年,谈歌在长安大戏院看京戏《白帝城》,京戏新秀宋小川饰陆逊,威风潇洒,

  • 杜甫《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全诗赏析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希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 作品赏

  • 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乔吉

    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 乔吉 谁家练杵动秋庭。那岸纱窗闪夜灯。 异乡丝鬓明朝镜。又多添几处星。 露华零梧叶无声。 金谷园中梦。玉门关外情。 凉月三更。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原文|鉴赏|解读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齐宣王问曰 ① :“齐桓、晋文之事 ② ,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 ③ ,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④ ?”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

  •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原文和鉴赏

    米·左琴科 (顾亚铃 译) 一天我骑车上街。 我这辆车可真不赖,英国货: “皮西爱”。 挺体面的一辆车。我有时候骑着它出去散散心,或者歇歇脑子。 这车既漂亮,又高级,还挺摩登。遗憾的是车轮子可不是这么

  • 《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四皇帝第三爵酒登歌赏析》

    【原题】: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四皇帝第三爵酒登歌奏丹凤之曲

  • 《伤谢脁·[梁]沈约》原文与赏析

    [梁]沈约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

  • 欧阳修《井桐》全诗鉴赏

    檐欹碧瓦拂倾梧,玉井声高转辘轳。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

  • 苏轼《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全诗鉴赏

    病怯腥咸不买鱼,尔来心腹一时虚。使君不复怜乌攫,属国方将掘鼠余。老去独收人所弃,悠哉时到物之初。従今免被孙郎笑,绛帕蒙头读道书。 作品赏析原题: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事

  • 全祖望《梅花岭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① ,江都围急 ②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③ , 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 未有子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