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不能忽略了那些所谓的“小事”。井冈山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个红薯,成为凝聚人心的关键。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哪里来?正是从这些为民服务的小事中来,从这些为民解忧的点点滴滴中来。今天,改革航船行驶在深水区,尤需记取这样的光荣传统。习近平同志注意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同志或者认为“活动离我很远”,或者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认为自己身上没有什么大问题,自我感觉良好、态度不积极、参与感不强。所以他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衡量尺度,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小情,应该细致到“丝发”和“毫末”的程度,就像拿着显微镜看民生疾苦、看“四风”顽疾。如此,一些没看清的问题就会看清,一些过去没引起重视的问题就会重视起来,才能更好地做利民之事、去厉民之病。
■原典
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关市之赋,厉民之甚者也。周公制礼,其肯笔之于书以为常法哉?昔文王治岐,关市讥而不征。武王有天下,奉行不变。……使赋及关市,宁非横敛乎?吾以是知周官非周公所作,决也!
——﹝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
■释义
清代经学家万斯大(1633—1683年)的周官辨非是一部力证周礼为伪的著作。周官,又称周礼,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末年,是一部汇编行政法律规范的典籍。为了论证周官之伪,万斯大提出了一个论点:“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再小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情,再小也必须革除。而周礼·天官九赋中的“关市之赋”,对百姓最为有害。所以,周官并非周公所作确定无疑。在这里,万斯大把“利民”作为执政治国的价值标准,具有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
万斯大的老师、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倡导:“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代中后期的钱泳主张:“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万斯大的“利民”思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传统民本主义中的利民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并逐渐展现其本身所应具有的价值。
-
(明)文徵明 会心何必在郊坰①, 近圃分明见远情。 流水断桥春草色, 槿篱茅屋午鸡声②。 绝怜人境无车马③, 信有山林在市城。 不负昔贤高隐地④, 手携书卷课童耕。 【题解】 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东北街
-
【名句】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 语出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中篇》。珍珠潜藏在水里,水自然会妩媚可爱;宝玉蕴含在山中,山自然会光彩奇异。比喻人如果志趣高洁,自然卓异出众。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舒元舆:录桃源画记 舒元舆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
-
作者: 于佩君庄朝用魏惠明董丽敏王绍艳 【原诗】: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古诗词默写填空1分题,内容包括八年级古诗词默写姓名班级得分(注:每小题2分,共100分)1、,,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填空课外古诗词十首背诵默写练习1,古诗文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1.,千里共婵娟(苏轼《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共夸青山峰,曲尽花不陨。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余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穑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荆寂寞两诗
-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相呼,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梅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1〕。昔穆公求士〔2〕,西取由余于戎〔3〕,东得百里奚于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上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内容包括初一语文几道古诗鉴赏题,初一语文几道古诗鉴赏题,七年级上册古诗题。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