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双调〕折桂令叹世》古诗词鉴赏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
咸阳百二山河(1),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2),刘兴西蜀,梦说南柯(3)。韩信功兀的般证果(4),蒯通言那里是风魔(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导读入境】:
马致远的叹世仿佛一位历尽劫波的老人在书房独酌,随手翻开了历史画卷,任思绪飞向远方:
秦汉之际,秦国依靠关中之固、崤函之险,吞并了六国而统一天下,为功名两字不知争杀了多少场。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刘邦战胜项羽,兴建了汉朝。这些不也如黄粱美梦般转瞬即逝了吗?君王如此,更何况将相。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终以谋反之名而被诛,哪里有好下场呢?蒯通曾劝韩信背汉,蒯通那里有半点风魔?当初向刘邦推荐韩信,使他建功立业的是萧何;后来向吕后献计捉拿韩信,使他被诛的也是萧何。真是世道险恶,人心难测呀。……唉,唉,功业名利好像过眼云烟,南柯一梦了无痕迹,有什么可争的,还是得醉且醉吧。
【赏析】:
这是一曲借古讽今的讽喻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否定,表现了对现实政治的反感,劝喻世人不要再去争名夺利。
此曲选择秦汉之交的一些特定历史事件与人物,从历史的兴替、帝王的成败、人间的是非、个人的恩怨等多个角度,再现了现实的丑恶与无耻。最后发出“醉了由他”的慨叹,突出了叹世的主题。它不像张鸣善的讥时那样大肆铺陈渲染现实的种种罪恶,直接给予无情的揭露,而是借助于评判历史,含蓄委婉地针砭现实。张曲的直刺固然好,似投枪直中要害,一针见血;马曲的婉讽却也因以古鉴今而使人息隐名利心。试看历史:吞并六国的秦始皇何在?打败项羽的刘邦何在?功高而封王的韩信又何在?试想现实:熙熙攘攘为名利的人们,有几个最终不是算来算去算自己呢?殷鉴于前,还是收了名利心吧。
值得一提的是,此曲中所表现的遁世虚无倾向,也有消极意义,读曲时应予以摒弃。
【思考题】:
试将此曲与现代通俗歌曲潇洒走一回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加以比较。
-
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
-
詹姆斯·瑟伯 (冯亦代 译) “我们一定要冲出去!”大队长的声音象块正在碎裂的薄冰。他穿着全套军礼服,一顶满镶着金线的白色军帽神气地斜压在一只冷酷的灰色眼睛上。“我们办不到,长官。飓风马上就来,要是你
-
鸳鹭差池出建章,彩旗朱户蔚相望。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白芷江边分驿路,山桃蹊外接甘棠。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
-
以友为师同我们交接者,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朋友,当然不皆聪智者,亦不皆愚鲁者。我们的朋友,大概三分之一是真正聪智者,三分之一是真正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
-
南朝·宋·刘义庆郗超与谢玄不善2。苻坚将问晋鼎3,既已狼噬梁岐4,又虎视淮阴矣5。于时
-
名言: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 注释: 烈士: 建功立业之人。徇: 为……而献身。盖: 大概。 句意: 有了一定的志向就一定要去实现它, 这大概就是立志建功立业之人不惜牺牲所追求的。 出处
-
昭华夜醮连清曙。金殿霓旌笼瑞雾。九枝擎烛灿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缕。香罗荐地延真驭。万乘凝旒听秘语。卜年无用考灵龟,从此乾坤齐历数。
-
伯箫此集存在我的乱纸堆里已两年半了, 那时本想为找一出版处,恰逢大战突发, 印刷困难, 遂尔搁置。幸而这个稿本随我留此,否则也要与我的存书同一命运——即免劫火,定遭散失。现在它能有与阅者相见的机会殊不
-
《鲁迅好的故事》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鲁迅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