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翻译与解读
道常无名01,朴虽小02,天下莫能臣03。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04。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05。
始制有名06,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0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08。
今 译
道本无名称,道名为朴,虽小,天下万物皆不能臣服。侯王能遵道而不妄为,天下人民将会自然宾服。
天地阴阳相和,布降甘露而滋养万物,人民不使令他而能自然均平。
道产生万物而有名称,有名既止,将不会泛滥危殆。道存在天下,犹如川谷皆流入江海。
评 议
此章是讲道的属性及其功能。具体地说有如下三点。
其一,道本无名,自然素朴,玄虚微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始初为朴,故谓之小。
其二,道虽谓小,却能产生万物,天下不能臣服。侯王若能遵守无为之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正如五十七章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故曰“万民将自宾”,犹如川谷流入江海。
其三,庄子曰:“名者,实之宾也。”谓名称,只是一个符号。应恬淡对待,不要看得过重。所以,老子说道产生万物而有名称,有名称即止,不应过分重叠滥用美名。否则,正如庄子所谓“名也者,相轧也(庄子·人间世)”,那就很危险了。这是老子对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的警告。
注释
01道常无名:河上公曰:“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王弼曰:“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林希逸曰:“无名之朴,道也。”02朴:即道。三十七章曰:“道常无为……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三十四章曰:“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常无欲,可名于小。”由此可证“朴”即“道”也。03莫能:楚简本、帛书乙本作“弗敢”。王弼本、傅奕本作“莫能”。河上公本作“不敢”。奚侗曰:“道为万物主宰,故曰‘莫能臣’。”此句为下两句作铺垫。04若:楚简本作“如”。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皆作“若”。宾:宾服。两句:谓侯王若能遵守无为之道,不害民扰民,万民将自然归服。按林希逸曰:“为侯王者,若能守此道,则万物自宾服之矣。”05令:令使。自均:自然均匀。四句:意谓天地阴阳相合,布降甘露,滋养万物,万民皆能自然均匀。按:林希逸曰:“天地和,则甘露降。民之在天下,自生自养,莫不均平,谁实使之,自然之道也。”06始:初始。制:作也。林希逸曰:“道之始,本无名焉,万物既作,而后有道之名。制,作也,是朴散而为器也。”07夫:王弼本、傅奕本作“夫”,是。河上公本作“天”,误。止:王弼本、傅奕本作“止”,是。河上公本二“止”字皆作“之”,误。林希逸曰:“此名即有,则一生二,二生三,何所穷已。知道之士,当于此而止,则不循名而逐末矣。循名逐末,则危殆之所由生也。知止,则不殆矣。”08“譬道”两句:林希逸曰:“川谷之水,必归之江海而后止;天下之物,必归之道而后止。故曰‘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吴澄曰:“盖道之在天下,犹江海为众流之所归。”-
法国“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金·尤内斯库*的三幕喜剧,是“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品之一,又译为《阿美戴或怎样摆脱它》。1954年4月14日,
-
山公自是林园主,叹惜前贤造作时。岩洞幽深门尽锁,不因丞相几人知。
-
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
-
名言: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注释: 圣人: 指智慧极高的人。 句意: 能使用众人的力量, 就可以所向无敌; 能利用众人的智慧, 就不会害怕智力极高的人。 出处: 宋·
-
沈侯未可测,其况信浮沉。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世务不足烦,有田西山岑。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耿耿尊酒前,聊雁飞愁音。平生重离
-
国学名句“得人者先得之于己者也,失人者先失之于己者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得人者先得之于己者也,失人者先失之于己者也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得到人心的首先是因为具备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东西,失去人心的首先是因为失去了自己不该失去的东西。指出人心的得失主要取决于领
-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日暮江头
-
《石榴·千叶石榴花》咏石榴诗鉴赏 子兰一朵花
-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晋书王徽之传》亦载。 释义用法 晋王徽之 (字子猷) 作桓冲的骑兵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诚信礼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诚信,礼让,关爱的古诗词或文言句,有关诚信,礼让,关爱的.古诗词文言句,与“诚信”,“礼让”,“关爱”有关的古诗词或文言句都百度。诚信的古诗古文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